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微电网标准”相关结果1963
      浙江温州:2024年新增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71.1MW

      来源:温州市住建局2024-03-20

      提高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公益建筑的绿色建筑标准,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项目,促进绿色建筑量质齐升,提升人居环境水平,降低能源资源消耗。2024年,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9个。...积极推动光伏能源中心建设,推动建筑群微电网系统建设,促进建筑光伏电力在区域内的产用平衡。2024年,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41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伏建筑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20

      相关标准正式实施后,将有力推动电化学储能、微电网等热点领域发展。据了解,本批共发布标准423项。25项标准分别由国网山东电力、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等单位牵头制定。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19

      相关装置在丹阳市、扬中市等地应用,实现了台区动态增容、超重载电能质量治理、微电网资源汇聚。...其中,牵头编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2项,立项iec国际标准2项、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3项3月15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先进配电组网技术实验室,科研人员正讨论中压柔性互联装置接入对配电网拓扑结构和可靠性的影响

      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03-15

      他指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拥抱新技术,强化科技研发应用,深化专利标准工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坚持数智赋能赋效,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在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方面探索安徽实践。三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抓好安全生产。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14

      国网安徽电力深化配网规建运一体化管理,实施老城区标准网架建设和农网有效联络三年攻坚,大力推进低电压等问题治理,全面提升不停电作业能力。...国网安徽电力在这里试点建设了柔性直流互联微电网工程。当单个台区故障或容量不足时,该工程可以通过柔性互联装置实现负荷跨台区转移,保证当地千余户茶叶种植户加工用电可靠。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3-14

      根据协议,双方将推动光储充微电网技术示范应用。依托合资公司,加快乘用车换电业务的开展,同时在综合能源站布局探索商用车换电的可行性。...科技创新方面,双方将共同推动电池应用(如储能、换电等)相关的标准制定和修订,合作开展石油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方法学研究及可靠数据测算。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4-03-12

      提出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标准体系,结合有序充电、充电电力需求侧管理、微电网-充放电示范试点,加快制定电网互动标准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四)探索分布式电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指导意见》提出“明确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的市场准入、出清、结算标准,研究设计适宜的交易品种和交易规则,鼓励多样化资源平等参与市场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优化智能配电装置和新型储能等多元灵活性资源配置,通过电力电子技术提升配电网架结构灵活调节能力,提升分布式能源消纳和新型负荷接入水平;考虑电力电子变换器装置的连续调节特性与潮流转移能力,研究新型配电系统多形态拓扑的动态演变机理;完善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和新型配电系统建设标准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07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煤矿企业供电标准不一致。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明确6万吨以上煤矿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并配置自备应急电源。...电碳市场、绿电制氢、新型储能、柔性直流、微电网等新业态密集出现,亟需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二是煤电和新能源发展规模不匹配,电力保供难度进一步加大。

      全国政协委员 阮前途:综合施策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清洁发展促转型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05

      同时,他还建议科学制订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行动方案,并将方案纳入各省的能源规划和信息化规划,做好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推进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形态有机衔接,提高电网快速响应、防灾抗灾...“效率效益”三个维度,分类构建“受端型”“送出型”“自平衡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明确新型配电网设计标准和技术导则,推动智能配电网标准化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04

      明确新型配电网设计标准和技术导则,推动智能配网标准化发展。开展电力系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机理研究,支持灾害频发地区因地制宜提高电网防风、防雷、防涝等方面的设计标准。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建议科学制定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行动方案,并纳入各省能源规划和信息化规划,做好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推进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形态有机衔接,提高电网快速响应、防灾抗灾、自治自愈自修复能力

      来源:工信部2024-03-01

      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有序推进重点用能行业煤炭减量替代;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建立健全覆盖主要工业行业的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研究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推广应用光伏光热产品、新能源车船、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03-01

      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有序推进重点用能行业煤炭减量替代;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

      来源:工信部2024-03-01

      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有序推进重点用能行业煤炭减量替代;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

      北京经开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推进风电、光伏等绿色<mark>微电网</mark>建设应用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4-02-27

      四是加强创新标准制定,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研制,发展高质量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增强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产业标准的能力。...三是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风电、光伏等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扩大热泵等清洁能源供热规模,为企业提供清洁低碳、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北京经开区:推进风电、光伏等绿色<mark>微电网</mark>建设应用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4-02-27

      四是加强创新标准制定,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研制,发展高质量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增强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产业标准的能力。...方案中提到,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风电、光伏等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同时,保障企业绿色能源需求,为企业提供不低于10亿度绿电,支持企业开展绿电交易,对使用绿电企业给予资金补贴。

      开始报名 | 第四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2-23

      本次研讨会将主要开展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电网为主要目标,以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示范建设与安全可靠、智能开放的现代化农村电网建设为主要方向,围绕关键技术、标准建立、网络安全、设备升级、业务形态及新兴市场等主要内容...“零停电、零损失、零感知”的智慧透明配电网建设思考5.虚拟电厂在构建新型电网中的实践与思考6.大规模新能源汽车接入带来的问题与机遇7.园区配电网规划设计与智能微电网8.高可靠性供电之“双花瓣”网架结构的打造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2-21

      需要完善规划设计,完善差异化设防标准,推进坚强局部电网建设,加强重要用户“生命线”通道,提升自愈能力和应急抢修水平。...需要合理构建纵向主配微分层、横向差异化分群的形态格局,打造分层承载、分级校验、多级协同的一体化枢纽平台,实现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微电网、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交互式多元主体友好接入、安全承载。

      数智化坚强电网的“五大价值”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4-02-21

      发挥数据驱动的事前预测和事中预警的作用,提高对新能源出力、负荷的预测精准性,大力推进企业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及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电网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新业态差异需求的关注,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增值服务,推动完善权责利共担机制,确保微电网、虚拟电厂等主体公平承担系统调节责任。三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电网运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