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能源消费”相关结果约11000+

      来源:新疆发展改革委2024-06-13

      目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已组织各地将2024年新能源消费量和消费比例分解压实到重点用能单位,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和新能源发电企业开展磋商,促成双边绿电交易。...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新能源消纳工作,统筹考虑电力市场新能源消纳和用户绿电消费需求,指导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向市场主体印发《新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统计方法(暂行)》(以下简称“统计方法”),打破了用户侧绿色用能消纳无法统计核算的局面

      来源:电联新媒2024-06-13

      彼时,我国面临着能源消费需求大、能源供给制约多、能源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差距,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国际地区形势动荡影响能源供应、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不断加大等挑战。...新能源装机规模多年稳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的40%,是美国、欧盟和印度三个国家(地区)之和。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海上风电和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跃居世界首位。

      来源:阳光电源2024-06-12

      随着光伏储能为核心的新型能源系统加速发展,绿电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逐步提升了电力在消费侧的比重,全屋绿电、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等逐渐成为现实。...随后在“多元应用 引领产业新发展”交流环节,阳光新能源副总裁张彦虎博士,光伏行业专家、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现场探讨了家庭能源和工商业光伏多元应用场景背后的数智化创新技术。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6-12

      对于能源结构如何优化,多年来我们一直说,节能与提效要“双轮驱动”、供给与消费要“两端发力”。这一次,我想更多地强调,要大力调整中东部地区的能源供给结构,逐步提高中东部能源自给率。...当前,新能源占比大幅增加,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特征比较清晰,需要着重讨论的是如何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在安全可靠方面,要做到即使在极端天气等严重情况下,电力供应也不会出现较大功率缺额的风险。

      未来十年 决定中国碳排放的两个关键

      来源:能源新媒2024-06-12

      2020—2023年,中国碳排放总量约增长了12%,其中“新三样”(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产品)制造业约占中国碳排放3%,贡献了约2%的碳排放增长。...此外,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政策也导致了消费需求的转变,全球消费的重心都从服务转向了耐用品,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和海外对耐用品的需求。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12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从扩大市场供给、挖掘消费潜力等方面发力,绿色电力交易规模迅速扩大。注册:从15天大幅减少到3天新能源企业、电力用户如何快速参与绿色电力交易?...作为电力中长期市场重要交易品种,绿色电力交易可以有效满足电力用户购买和消费绿色电力,获得相应绿色认证需要。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12

      广西电力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从消费绿电、购买绿证的市场主体分行业看,水泥、石化、铁合金、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企业增多,出口型等有绿电指标需求的企业绿电购买量增大,折射广西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劲头足、潜力大...与此同时,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化消纳机制持续完善,进一步加强了绿电、绿证交易衔接,有效形成新能源环境价值。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12

      不仅是供给侧,消费侧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根据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统计,2023年南方区域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用户数量约1500家,消费量最大的前20家集团企业约占总消费量的60%。...在绿色消费主力军行业中,与“新三样”息息相关的西部地区的铝业、锰业、轮胎等制造业与加工业,消费占比超25%。而腾讯、微软等计算机企业通过大规模采购绿电绿证,逐步提升企业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

      泰安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

      来源:泰安市发改委2024-06-12

      一、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着力实施工业技改、装备更新...到2025年,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力争达到5.7万辆以上,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基本淘汰,报废汽车规范回收拆解量达到2.5万辆,二手车交易量与新车销售比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6-12

      但是他又介绍,虽然就全国整体而言新能源有一定环境溢价且溢价仍在不断走高,然而在南方区域个别省份新能源装机占比高,供求关系比较宽松,存在较大消纳压力,导致绿电成交价格反而较其他电源更低一些,这也吸引大批高耗能企业出于经济考量去积极采购和消费绿电

      来源:浙电e家2024-06-12

      工业园区作为能源消费主要集合地,涉及电、冷、热、气等多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用能服务生态体系。...工程预计每年产氢超过60万标方,消纳新能源超400万千瓦时,同时可每日满足10辆氢能大巴和50辆电动汽车充能需求。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06-11

      智慧能源系统的建设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通过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和消费的全方位优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智慧能源系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各位来宾,各位同仁,此次大会是清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推广平台,也是未来能源变革的新方向、新路径的研讨交流平台,希望与会嘉宾围绕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市场技术创新,市场趋势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6-11

      目前,购买、消费绿电的节能减排效益还没有获得完全认可,绿电绿证与碳市场等衔接机制尚未健全,使得新能源的绿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实现。...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国家主要通过全额保障收购制度解决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问题。但是,随着新能源规模和占比的逐步提高,全额保障收购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能源电力消纳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来源:国务院2024-06-11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推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二)有序推广新能源营运货车。鼓励各地结合道路货运行业发展特点、区域产业环境和新能源供应能力,推动新能源营运货车在城市物流配送、港口集疏运、干线物流等场景应用。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4-06-11

      积极推进炼油工艺流程再造与新能源耦合体系建设,稳步提高绿氢使用比例。(六)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构建覆盖电力、蒸汽、氢气、燃料气、循环水的数字化能源资源管理平台。三、政策保障(四)加快技术创新。...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一、主要目标到2030年底,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合成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重点任务(四)实施低碳原料燃料替代。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6-11

      坚持生产侧与消费侧同步发力,完善促进新能源消费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打通关键政策堵点,保障各项消纳措施落地见效;完善能源监督管理体系,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6-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为此,建议:一是坚持生产与消费双向发力,以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优化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用地用海、能源资源等要素保障。加快制定出台能源法,与煤、电、气、油、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等单行法有机衔接,明确消费侧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法定义务。

      来源:新华社2024-06-11

      “通过绿电绿证交易,一方面能支撑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有效促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方式,服务新能源发展和消纳,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绿证相当于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身份证”,是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证明,每个证书具有唯一编码。绿证交易是以绿证为标的物的市场交易,也是企业减排降耗的补充手段。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4-06-07

      提升水泥行业清洁运输水平,推广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车船等清洁运输方式,因地制宜推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改造。到2025年底,水泥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达到50%。...到2025年底,水泥窑使用替代燃料技术生产线比例达到30%,水泥行业替代燃料消费比例力争达到 10%。(国家发展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动水泥生产方式和产品绿色转型。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4-06-07

      提升合成氨行业清洁运输水平,因地制宜推动运输、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改造。(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推进余热余压高效利用。...到2030年底,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合成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