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元素网2019-08-22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逐年提高,从2012年的21.27%上升到了2018年的29.69%,但是火电发电量仍占70.92%的比例。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2019-08-22
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较快,火电发电量增速放缓。...其中,更加明显的特征是,火电装机及发电量增长放缓,增速已明显落后于非化石能源发电。大唐发电和华能国际在公告中分析电量下滑的原由时均提及,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挤占了火电发电空间。
来源:享能汇2019-08-20
(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id:encoreport 作者:享能汇工作室)火电发电量同比下滑,水电发电量平稳在发电量方面7月增速为0.6%,其中火电同比下滑1.6%。
来源:湖北发改委2019-08-19
(二)火电满发稳发增供,支撑作用明显,电煤库存充足。本月火电发电138.74亿千瓦时,单月发电量创出历史新高,当月火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86%,保供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19-08-19
(四)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0.2%,煤电生存空间持续缩减。上半年,一方面受用电需求增长放缓、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规模以上火电厂发电量2.4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19-08-16
来源:EBS公用环保研究2019-08-15
2019年7月水电当月发电量同比增长6.3%,较6月略有放缓。受电量增速走弱等因素影响,2019年7月火电发电量同比降低1.6%,增速再度由正转负。...受用电需求放缓影响,发电量增速亦呈放缓迹象。◆火电发电量增速由正转负:根据国家气象局统计,2019年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7%,亦呈区域分化态势。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8-14
2018年,全网总发电量793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111.5亿千瓦时,占比14.1%。长时间停机的背后是利用小时数的逐年下滑。...据记者了解,自2018年开始,青海省每年为各火电企业划定一定数额的基础电量,基础电量执行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3247元/千瓦时。基础电量以外的所有发电量全部执行市场电价。而这所谓
来源:享能汇2019-08-13
(数据来源:万德数据库)上半年火电行业受到用电需求增速放缓、水电挤占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火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0.2%(去年同期增速8.0%、全年6.0%),利用小时同比下降60小时。...一方面水电不断成熟另外一方面火电不断面临考验,在水电的扩张姿态下,呈现水火完全不同的市场现状,因来水偏丰,上半年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8%。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8-12
2018年,全网总发电量793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111.5亿千瓦时,占比14.1%。长时间停机的背后是利用小时数的逐年下滑。...据记者了解,自2018年开始,青海省每年为各火电企业划定一定数额的基础电量,基础电量执行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3247元/千瓦时。基础电量以外的所有发电量全部执行市场电价。而这所
2018年,全网总发电量793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111.5亿千瓦时,占比14.1%。长时间停机的背后是利用小时数的逐年下滑。...据记者了解,自2018年开始,青海省每年为各火电企业划定一定数额的基础电量,基础电量执行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3247元/千瓦时。基础电量以外的所有发电量全部执行市场电价。
来源:EBS公用环保研究2019-08-07
考虑到用电需求疲弱及水电挤出效应,预计2019年火电发电量增速亦将放缓(但对机组利用率影响有限),进而影响动力煤需求及价格。...我们始终强调,在低景气度阶段,火电盈利对煤价(而非电量/利用小时数)的敏感性更高,火电成本改善将有效对冲收入影响,驱动盈利回升。
来源:享能汇2019-08-06
总的来说,火电行业受到用电需求增速放缓、水电挤占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0.2%,相比于去年同期的增速8.0%、和全年的6.0%呈现较缓的趋势。...(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id:encoreport 作者:享能汇工作室)发电量和售电量同比下降,利润却上升根据企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能国际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1953.75亿千瓦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9-08-01
“兜底保供”呼吁政策支持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蔡义清介绍,在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等因素拉动下,2018年,全国全口径火电发电量4.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361小时,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提高143小时。“煤电仍然是我国电力、电量的主体之一,与核电、水电、气电、太阳能 发电、风电、储电等共同构成多元化的中国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