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相关结果约11000+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25-03-28

      第三条 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应当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国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创新驱动的原则,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

      江苏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2025年推动8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培育8家注册虚拟电厂

      来源:无锡市人民政府2025-03-28

      坚持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能源结构低碳零碳转型两手抓,充分运用非化石能源开发、节能增效、新型电力系统和智慧微电网建设、工艺流程再造、产业耦合和资源循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多种方式,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3-28

      微电网投运后,通过能量管理系统灵活调度发电站、储能电站出力,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90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9万吨。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03-28

      聚焦皮革、造纸、塑料、电池、陶瓷、日用玻璃等重点行业,推广应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工艺和设备,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加强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碳排放智能监测和控制,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3-28

      此次交易量是广州2024年全年绿电消费量56.6亿度的近三倍,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9.7万吨、植树5.2亿棵。此次签约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来源:中国化学三化建2025-03-27

      项目以管道燃气为原料,建成后将有效优化园区能源结构,降低企业碳排放成本,强化蒙东及东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助力区域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

      来源: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5-03-27

      煤炭领域实施“超低排放+”工程,全国煤电超低排放机组占比超90%,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12.5%。

      薛禹胜院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双碳”任务路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

      来源:电联新媒2025-03-27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不仅负责电力流的优化配置,还要有效控制碳排放,需要将能源流、资金流、碳元素流三者紧密耦合,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

      来源:蒲城县交通运输局2025-03-27

      据测算,每辆氢能源公交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吨,相当于种植3000棵树木的生态效益。既是响应国家能源转型的切实行动,也是践行“绿色公交惠民生”企业理念的生动实践。...科技赋能环保 氢能驱动未来此次投运的氢能源公交车搭载国际领先的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零排放、长续航、低噪音、加氢快等技术优势。

      来源:中国海油2025-03-27

      该平台所开发的恩平15-1油田为高含二氧化碳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3月超4GW光伏项目开工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5-03-27

      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9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2.43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5.50万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66.21吨,烟尘排放量19.86吨,节约淡水56.50万立方米。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3-27

      火电、核电、常规水电参与电力平衡能力较强,但面临碳排放约束和开发潜力有限等问题。新型储能及抽水蓄能发展迅速,准确评估其电力平衡能力对电力规划意义重大。

      远景携手香港大学,加强气候领域合作

      来源:远景科技集团2025-03-27

      根据合作备忘录,远景将利用ai和物联技术,与港大共建校园ai碳管理平台,对港大校园的能耗和碳排放数据进行实时收集、跟踪、计算,并形成ai智能体分析和管理,提升校园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校园碳中和,建立校园碳管理最佳实践和相关标准

      山东省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来源:山东省发改委2025-03-27

      生态效益:与传统高压运氢供氢站相比,本项目若满载运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70%,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年年减排二氧化碳150吨以上。若用于日制加氢能力1000kg及以上规模的项目,减碳效益显著。

      来源:中国能建广东火电2025-03-27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提供约14.25亿千瓦时绿电,每年可节省标煤约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1万吨,将进一步增强舟山电力供应,优化电源结构,推动沿海风能资源规模化、高效开发,助力舟山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

      来源:汕头海事2025-03-27

      项目于2021年12月31日全容量并网投产,投产至今累计发电量突破25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约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0万吨,有力推动大唐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电国源2025-03-27

      项目集风电、光伏、储能、制氢、储氢、合成氨于一体,设计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经济与环保效益双赢。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3-27

      所属大屯热电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李彬介绍:“我们正在推进2×35万千瓦机组的节能降碳项目,探索煤电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掺烧绿氨发电的可行性,力求有效减少碳排放。”

      来源:新华网2025-03-27

      条例规定落实“双碳”目标,实施国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创新驱动的原则。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3-27

      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创新产业园节约用能成本约46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8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