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4-19
通知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固原市减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节能降碳等技术有所突破,支持打造
来源:平凉市人民政府2022-04-18
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利用,鼓励低阶煤提质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低阶煤分级提质,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加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实现二氧化碳原料化利用。详情如下:
来源:电力规划设计总院2022-04-15
一是强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科技攻关,力争在新一轮能源变革中取得竞争优势。二是持续加大风电、太阳能发电、先进核能等研发力度,巩固我国在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优势长板。
来源:无知一熊2022-04-15
,重视石化基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抑制石化基垃圾的能量利用,补齐生活垃圾物质利用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短板,升级改造现有垃圾能量利用设施,开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
来源: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2022-04-15
pm2.5和o3来源解析与协同防控技术;有机废气和恶臭气体安全高效综合治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及应用;水泥、玻璃、砖瓦、钢铁等工业炉窑及非电锅炉和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燃煤电厂等重点行业碳捕集...三、固废处理处置大宗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理新技术及装备;工业危险废物和高危医疗废弃物等固废综合处理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工业废盐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市政污泥、清淤底泥污染协同治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4-15
来源:电力规划设计总院2022-04-14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4-12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4月12日,壳牌与陕西省榆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联合研究协议,共同开启技术与经济可行性联合研究,探索如何利用壳牌的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和经验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4-12
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生态碳汇等领域支持,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基础研究水平。支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落实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政策,鼓励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2022-04-12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中,井下注气是重要一环。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4-08
发展壮大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等低碳优势产业,培育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低碳高端制造业,结合本地实际合理有序发展氢能。...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保障电源建设,确保平江电厂建成投产,尽早开工益阳三期等火电项目,加快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等应急调峰设施布局,推进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大力促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综合开发利用,为长株潭提供安全稳定能源供应
来源:工信部2022-04-07
优化整合行业相关研发平台,创建高端聚烯烃、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领域创新中心,强化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试验检测等平台作用,推进催化材料、过程强化、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及加工应用技术与装备等共性技术创新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4-07
创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领域创新中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改造提升,提高行业竞争能力。...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利用炼化、煤化工装置所排二氧化碳纯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点,开展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示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4-07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4-06
加快培育负碳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化利用和生物炭大规模制备等产业。三、有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一)严格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4-06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4-02
深化能源技术装备领域合作,重点围绕高效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核电、智能电网、氢能、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开展联合研究及交流培训。详细阅读7批134家企业!...详细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点围绕氢能、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开展联合研究及交流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加强绿色能源合作。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4-02
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委、市规划资源局、有农业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到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至90%,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