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锂离子电池”相关结果2640
      广东四地10个储能项目纳入省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23

      其中广东佛山的1.2万吨新能源涂碳箔项目部分生产设备已投入使用,新产线持续上线中;河南商丘的6万吨新能源涂碳箔项目已开工建设,建设周期22个月。...入选企业相关情况如下:1.瑞浦兰钧: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瑞浦兰钧的大容量储能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拟入库,拟申请资金额为1000万元。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21

      紫建电子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将继续聚焦新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进一步拓展新客户、新渠道、新领域,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借助在产业配套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资源优势,积极捕捉新兴领域和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

      鼓励5MW以上风光配储!浙江湖州储能和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发布

      来源:湖州发改委2023-11-21

      11月15日,浙江湖州发改委发布湖州市储能和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至2027年,储能行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左右,制定各级储能相关标准20项以上,储能装机容量达4.8gw以上,力争2025年锂离子电池产能达

      央视走进海博思创!看储能企业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海博思创2023-11-17

      海博思创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项目等4项课题,参与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能源与材料领域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未来科学城)”和“基于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动汽车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制

      来源:淮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15

      原文如下:【执行情况】淮北市抢跑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新赛道今年以来,总投资112亿元的中清新能源产业园、总投资103亿元的欧达高端晶硅光伏电池等百亿级项目先后签约淮北,为我市光伏产业电池片板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拓展情况,并组建光伏制造产业、储能和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专班,起草《淮北市光伏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新能源产业调研报告》,从全国各地光伏、储能产业发展情况,结合淮北产业发展现状及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准锂离子电池

      “交通网”与“能源网”高度融合 新型储能新路径提高新能源使用效率

      来源:央视网2023-11-14

      车能融合生态发展 探索新型储能新路径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为157.2吉瓦时,占全球出货量的90%以上。...同时,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不断迭代,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为157.2吉瓦时,占全球出货量的90%以上。

      划重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13

      这个标准预计将锂离子电池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可能由原来的戊级分类定义为甲类或者乙类。2.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2023年新事件总结:第一,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首次超过锂电的装机规模。第二,风电光伏的发电量超过水电的发电量。第三,2023上半年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超过过去所有年份的总和。

      王函韵:分布式里面储能、氢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3-11-13

      现在储能大爆发,一些国有企业在做储能的时候,对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是比较感冒的,不敢投,会重点投铅碳电池。...——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工业碳效专委会秘书长王函韵2023年11月2日,snec金融峰会——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新路径与投融资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场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在储能氢能大发展之际金融的机遇和如何为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11-13

      项目一期投资6.2亿元,占地100亩,可实现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在新建成的1号标准化厂房内,7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其中磨粉生产线6条,负责粉碎和整形;烘干生产线一条,完成破碎和烘干。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11-13

      20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配套涂覆隔膜的新基地,进一步提升为下游客户提供本土化配套的能力,扩大公司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的生产能力。...星源材质预计,未来海外新能源市场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公司在海外市场布局较早,2020年就开始在欧洲瑞典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湿法及涂覆隔膜工厂,今年9月,公司规划了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预计在马来西亚建成达产后年产

      工信部装备中心发布《2023储能装备产业发展报告》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10

      张彦莉指出,国内储能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还是新能源配储国家补贴,表前储能成熟的盈利模式目前仍在探索中,后续将通过强化产需协同与需求牵引,不断挖掘在电动汽车、电动工程机械、电动船舶或建筑应用等新场景,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来源:海博思创2023-11-10

      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主旨演讲,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产业发展新远景、绿色低碳新未来。...目前,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的项目数、装机容量占比最大,增长最快,已成为发展最快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是应用最多的技术,固态锂电池是目前研发的热点。

      来源:江苏省政府2023-11-10

      稳妥推进钠镍/钠硫电池、固液混合/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储能技术产业化,探索熔盐储热、飞轮储能、重...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积极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集聚产业势能 格力钛现身2023能源电子产业大会

      来源:格力钛新能源2023-11-09

      作为国内能源电子领域年度盛会,大会邀请能源电子产业知名专家学者、格力钛新能源等企业参加,围绕产业发展、技术进阶,共探产业发展新愿景、共创绿色低碳新未来。...《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如针对储能电池成本高循环次数少、锂离子储能电池安全性有待提升等问题,支持开发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全气候储能锂离子电池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09

      第三,示范应用示范推广不断深入,像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单个项目的工程规模也在逐步的提升。第四,应用场景多点开花,电源侧和电网侧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强化需求牵引,依托龙头企业探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孵化新新的增长极。第三,,加强优势产业的互动赋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瞄准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新能源倍增方案:每年新增新型储能并网3GW!

      来源:内蒙古人民政府2023-11-07

      构建完整的新型储能产用研建设体系,依托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石墨电极、隔膜等产业基础,引进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储热蓄能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配套产业,带动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一、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182万千瓦,占全国新能源总装机的8.1%,居全国第3位;全区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335

      全球首个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投产!规划产能已超70GWh液流电池在爆发前夜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11-06

      《方案》提出,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并将百兆瓦级液流电池技术纳入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之一。...此外,今年以来,星辰新能、钒钛股份、林源集团等企业均有液流电池领域的布局。资本青睐与此同时,液流电池正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包含多个电池项目!《湖南省工业企业扩能升级重点项目(第一批)》发布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02

      其中包括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镕锂新材年产5万吨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湖南领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2.4gwh)建设项目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大力实施一批工业企业扩能升级项目,是加快推动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的重要抓手,是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抢占制造业新高地、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省委决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召开

      来源:能源电子大会2023-11-02

      为期三天的大会将通过1场开幕式、1场高峰论坛、10场主题论坛、1场专业展览共同构成活动体系,打造能源电子领域一流会展活动品牌,共探产业发展新愿景、共绘行业发展新蓝图、共创绿色低碳新未来。...展品百花齐放,包括太阳能电池、光伏设备和材料、智能组件及逆变器、锂离子电池、锂电材料及装备、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池系统集成、功率半导体器件、敏感元件及传感类器件、发光二极管等。

      来源:电联新媒2023-11-01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 id:dianlianxinmei2017 作者:邓卓昆)近日,在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储能产学研融合发展分论坛上,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深入阐述了我国能源转型的背景及发展思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