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智库”相关结果233

      来源:能源杂志2021-10-14

      华能集团成立华能碳中和研究所,开展碳中和战略方向、演进规律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基础研究,重点研究碳中和对国家能源体系、能源市场、供需关系等产生的影响,再电气化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作用,中国华能实现碳...国家能源集团智库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共同研究国家能源集团率先引领能源煤炭电力行业碳达峰

      来源:赛文交通网2021-09-13

      公交行业第一位“卖碳翁”公共交通是中国交通领域第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碳减排量,并获得收益的行业。据了解,重庆巴士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重庆brt公司)是国内公交行业第一位“卖碳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10

      该院以生态和工业碳中和方案作为解决路径,以碳金融衍生品为轴线,以推动东北亚碳市场融合为使命,研究碳中和管理中的相关技术和模式,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建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碳达峰、碳中和智库

      《2021年碳定价现状及趋势》摘译

      来源:赛迪研究院2021-09-10

      三是探索碳边境调整。各国政府提出的气候目标越来越雄心勃勃,这引发了许多国家对碳边界调整的兴趣...赛迪智库材料工业研究所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相关部门有所帮助。报告认为,碳定价机制将推动净零排放承诺的实现,但现有碳定价水平仍远低于实现《巴黎协定》温度目标所需的水平,其潜力仍未得到充分挖掘。

      我国绿色电价政策执行情况全梳理

      来源:中国电力2021-09-06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碳排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对外而言是中国承担起一个世界大国责任的庄重承诺;对内而言则是抓住历史契机,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使命。...编者按过往的一年里,《中国电力》公众号策划推出了“专家之声”“能源圆桌派”“能源智库同期声”“能者多读”等特色栏目,积累了来自智库专家丰富的思想见解。

      经合组织核能机构发布报告 《核电厂长期运行与脱碳战略》

      来源:中核智库2021-08-27

      此外,核电的平准化发电成本中包含了涵盖废物管理的所有成本;化石燃料电厂未包含相关碳成本;可再生能源未包含电网调频等外部成本。因此,核电厂延寿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能源支出。核电厂延寿还能够提升投资效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核智库” id:zhzk_cinie 作者:李晨曦 伍浩松)核电厂长期运行是指核电厂延寿,即将核电厂运行寿期延长至超过原许可证运行寿期或设计寿期,使其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以可靠、低成本且低碳排放的方式生产电力

      来源:中新网2021-08-25

      届时,氢气将代替碳作为还原剂和能量载体,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意大利达涅利集团、莱奥纳多公司和萨伊博姆公司3家企业则宣布联手将钢铁产业逐步转变为绿色产业。...全球可持续发展智库伍珀塔尔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所的弗曼雷德·菲舍迪克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应该有足够多的绿色钢材来启动气候友好型的汽车生产。”在此背景下,欧洲钢铁企业纷纷开始研制绿色钢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来源:海上能研说2021-08-24

      公司智库梳理碳市场相关信息,分析碳市场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并对公司布局碳市场、电力市场相关研究提出建议。一、全国碳市场建设背景01 建立碳市场的必要性碳排放定价机制是实现社会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二是能适应降低国际碳关税风险的需要,欧洲屡次重提“碳边界”问题,各国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将来极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被征收碳关税,碳定价机制建立对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尤为重要。碳市场是实现碳定价的有效工具。

      来源:环球网2021-08-19

      就此,环球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建中。交易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欧美等运行时间相对更久、更成熟的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碳交易量首月出现价涨量缩。据证券时报报道,首日成交410万吨后持续走低,最低至6001吨。碳交易量是否会继续萎缩?放眼全球,碳交易又该何去何从?我国能源行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如果发电行业的碳成本难以向用户充分传导,那么长期来看,既不利于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能源安全,也不利于碳市场的持续运行和效果发挥。”...卓尔德环境研究(北京)中心主任兼德国能源转型智库高级顾问张树伟表示:“简而言之,两个市场不存在直接的耦合关系,一个是卖电的,一个是卖碳配额指标的。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如果发电行业的碳成本难以向用户充分传导,那么长期来看,既不利于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能源安全,也不利于碳市场的持续运行和效果发挥。”...卓尔德环境研究(北京)中心主任兼德国能源转型智库高级顾问张树伟表示:“简而言之,两个市场不存在直接的耦合关系,一个是卖电的,一个是卖碳配额指标的。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1-07-15

      终极目标是碳中和在开展实现双碳目标工作中,不仅要搞清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基本概念,而且要搞清楚碳达峰和碳...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区域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杜栋用系统观念去认识实现双碳目标在日本的jis标准中,“系统”被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

      来源:北京日报2021-07-13

      此次三方线上会议聚焦两个话题,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碳定价机制的效率和如何应对碳泄露。...作为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国际金融合作及战略智库平台,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双碳”目标下 现代煤化工产业减碳的思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12

      根据碳元素转化率不同,吨产品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尽相同,比如煤直接液化约5.8吨,煤间接液化约6.1吨,煤制天然气约4.8吨,煤制烯烃约9吨,煤制乙二醇约6.8吨。...煤炭的氢/碳原子比为0.2—1.0,而石油的氢/碳原子比为1.6—2.0,因此,在煤气化制甲醇和烯烃、煤液化以及煤间接液化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产生。

      中国电力消费增长轨迹:从“高速度”到“高效率”

      来源:能源杂志2021-07-07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电力消费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电力消费增长须从“高速度”到“高效率”转型,电力系统的去碳步伐有待加速。...(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文 | 杨木易 李文博作者分别系气候和能源智库ember高级分析师;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尽管围绕“十四五期间应保证多少煤电容量”仍存在诸多争论

      中国电力消费增长:从“高速度”到“高效率”

      来源:能源杂志2021-07-07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电力消费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电力消费增长须从“高速度”到“高效率”转型,电力系统的去碳步伐有待加速。...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杨木易、李文博作者分别系气候和能源智库ember高级分析师;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尽管围绕“十四五期间应保证多少煤电容量”仍存在诸多争论

      来源:张掖日报2021-06-23

      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全部运营期内预计产生地区生产总值约176亿元,税收合计约25亿元;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5万吨/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8.7万吨/年,也相当于全省322万亩森林的碳汇量,达到2020...下一步,中能建集团将秉持“张掖有需求、能建有优势、双方有共识、合作有共赢”的理念,充分发挥国家能源智库作用,围绕一般集中式项目、多能互补基地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光伏治沙项目、区域电网网架优化、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

      来源:张掖日报2021-06-23

      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全部运营期内预计产生地区生产总值约176亿元,税收合计约25亿元;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5万吨/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8.7万吨/年,也相当于全省322万亩森林的碳汇量,达到2020...下一步,中能建集团将秉持“张掖有需求、能建有优势、双方有共识、合作有共赢”的理念,充分发挥国家能源智库作用,围绕一般集中式项目、多能互补基地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光伏治沙项目、区域电网网架优化、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

      碳中和:围绕碳产业链的产业运营

      来源:东滩智库2021-06-09

      围绕碳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低碳燃料、碳减排、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生态碳汇等,正在形成前景广阔的产业新赛道。东滩智库认为,随着碳中和的逐步推进,城市、园区、企业、个人都将或多或少涉足到碳产业链运营中。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25

      成本竞争优势不再欧洲气候能源智库ember的报告显示,欧洲各国正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欧洲总发电量的38%,超过化石燃料发电量37%的占比...而根据“碳追踪计划”组织的分析,仅在意大利,天然气发电项目开发商就面临高达110亿欧元投资搁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