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低碳化转型”相关结果1214

      来源:长江网2015-01-05

      通过让排碳有价,倒逼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向低碳化转型。湖北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去年4月,湖北碳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11-21

      根据计划,至2015年,金桥开发区将初步实现从加工型产业向服务性产业转移,从实体经济向服务经济和虚拟经济转移,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其中,生态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对园区内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医药卫生四大行业的生态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提供专业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内外互动、高效的企业生态化转型模型。

      来源:能源网2014-07-22

      具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电力改革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从而推动电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第二,提高电力系统应对间歇性出力波动的能力;第三,通过强制措施开展火电机组低碳化改造,鼓励低碳电源技术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4-07-14

      具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面临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从而推动电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第二,提高电力系统应对间歇性出力波动的能力;第三,通过强制措施开展火电机组低碳化改造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4-07-11

      具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面临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从而推动电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第二,提高电力系统应对间歇性出力波动的能力;第三,通过强制措施开展火电机组低碳化改造

      来源:经济日报2014-06-10

      如果短期内无法低碳化,可考虑由行业协会组织错峰生产,即在对全年销量合理估计的前提下,在气象不利于扩散污染的季节少生产,在条件较好时多生产。三是转移项目,要与低碳化转型升级并行,切忌污染搬家。

      来源:《能源》2014-04-10

      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拉动经济发展,各国将继续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虽然在不同发展情景下,新能源增长速度不尽一致,但增长速度均超过常规电源。...;二是新政策情景,即假设各国将引入更为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三是450ppm情景,即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控制在450 ppm二氧化碳当量以下,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也可视之为强化低碳情景

      来源:贺州日报2013-12-16

      近年来,随着风电项目的大力建设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向低碳化转型、能源发展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型,更符合贺州人民一直努力打造森林之城,宜居美好家园的建设目标。

      来源:新华网2012-06-30

      于是乎,过去十年,淘汰小火电,建设环保机组,降低供电煤耗我国为实现煤炭工业清洁低碳化转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来源:埃菲生新能源2012-03-09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将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转变,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调整能源结构的关键。...埃菲生是温州市新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务必抓住机遇,不断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充分整合发挥产业链优势和技术优势,加紧在工程市场和海外市场布局,走出2011年太阳能产业低谷,稳步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正轨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1-09-07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变频技术后,太阳能光伏技术在空调上的成功应用,有望推动国内空调产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太阳能产业分析师冷跃进指出,太阳能技术与传统家电的融合,当前多停留于企业的实验室阶段,或是概念炒作,还未能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低碳化享受。

      来源:美的2011-09-05

      不过,在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传统家电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太阳能空调的推广普及已是迫在眉睫。...新能源应用已是题中之义把握十二五发展机遇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显然已经是家电行业的题中之义。

      来源:互联网2011-03-09

      尽管我国低碳化转型已然起步,但未来的低碳之路并不平坦。...低碳贡献图谱 《报告》不仅指出了“十一五”低碳化转型的大趋势,还对“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各个基础部门低碳发展的绩效做了详尽的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电力工业和制造业的低碳化势头尤为明显。

      来源:互联网2011-02-25

      浙能集团根据未来五年企业形势的变化,强调对“大能源战略”的内涵进行调整、丰富与完善,从单纯能源供给、满足经济对能源需求向兼顾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变。...在“转型强体”的同时,浙能员工数量并无显著增加,但人员结构、整体素质皆比10年前有了进一步优化。“发展仍是浙能集团下一阶段的主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