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厦门大学”相关结果1907

      来源:中国太阳能信息网2010-12-20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伯强则认为,摆在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发展面前最关键的问题是“高成本”。

      来源:21世纪网2010-12-03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过去几年,用电增速基本等同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十二五”期间,全国的用电增速可能将低于gdp增速,但是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而言,用电增速继续加快将是不争的事实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12-03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解释说: 林伯强:国外生产的环境成本比你高得多,生产多晶硅是个很污染的过程,我们环境标准比较低,很多东西我们这里能生产,国外是不允许生产的,他赚的就是这个环境成本嘛。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11-15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在相应的处罚机制不健全的时候,签订长期定价协议也存在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企业的亏损的困境。 林伯强:即使是价格是定的,到时候合同执行起来是不力的。

      来源:中国建材网2010-11-12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呼吁,要加快电价机制改革,推进煤电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煤”“计划电”之间互相冲突的窘境。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11-03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本报记者,税率在3%~5%的幅度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只有1%~2%,那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来源:投资者报2010-10-1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阶梯电价的最大意义是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使用电少的居民少负担,用电多的居民多负担”,并将助推下一步输配分离改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0-10-09

      (林伯强 作者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0-09-2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媒体表示,发改委此次与电企沟通的目在于为调价幅度做调研。

      来源:索比太阳能2010-09-27

      同样,厦门大学、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科院过程所、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在冶金法多晶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为世人所瞩目。

      来源:互联网2010-09-1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发改委此次与电企沟通,仅为调价调研,在通胀预期加大的背景之下,能否调电价存在非常强的不确定性。”

      来源:时代周报2010-09-0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对“七八毛”的地板价并不意外,因为,所谓的竞价无非是“不怕亏”的电力央企之间的“数字游戏”。   ...专攻能源转换与光伏物理的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沈辉告诉时代周报,以国内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准,1元/千瓦时的价格才算“凑合”,而且,仅限于阳光资源丰富的西部。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2010-09-06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认为,此次价格回升是受欧洲削减补贴前的企业抢购,和国内第二轮280mw光伏招标双重影响,难以持续。   第二个原因则来自前车之鉴。

      来源:新能源论坛2010-09-0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明年乃至后年,多晶硅都不会上涨,国家会继续限制该行业的产能。   不仅如此,新技术新材料很可能替代多晶硅。...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以及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倪维斗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都认为,该行业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多,且大部分企业依靠吃政府补贴,实际效益很差。   

      来源:中财网2010-08-26

      但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教授却对记者表示,此次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只能说是价格大跌后的恢复性上涨,而不是供应不足引起的,目前多晶硅的产能还是过剩的。

      来源:互联网2010-08-10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出于对通货膨胀、社会稳定等因素的考虑,国家一直对电价调整持谨慎态度。“煤电联动的迷惑在于,电价动了,煤价接着动,经济和消费者如何承受?”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10-08-10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电价不调确实存在问题,但调价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继续推进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

      来源:互联网2010-08-02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政府干预下的长期煤炭合同是中国解决煤电矛盾的一个手段,但当煤价进一步大幅上涨,要求煤企按照长期合同价格供煤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除了行政手段之外,法律上很难保障

      来源:国际电力网2010-07-26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不过,单一的能源结构不仅不利于满足我国未来能源需求,过多依赖煤炭也将形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他表示,“电力结构需要优化调整。”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10-06-30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表示,解决缺电问题,电力企业完全可以用提前囤煤的办法来应对,而不要等到煤荒出现才抢运电煤。现状却是电厂往往不能或不愿意去多储备电煤,而电厂和煤炭企业间也没有长期合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