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网2022-08-02
通过朔州500千伏明海湖站通道,将大同地区富裕电力南送至省内、东送至江苏统筹消纳,提高“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绿电占比。...第三阶段启动投运工作计划于今年11月完成,届时将提升电力外送容量200万千瓦,进一步增强区域电网可靠性和山西电力外送能力。
来源:国资委2022-07-29
福建省电源、负荷呈南北逆向分布,南部地区电源装机容量约占全省的35%,但用电负荷占比达53%,迎峰度夏期间福建北电南送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严格落实通道差异化运维保障工作方案,对沿线8座500千伏变电站恢复有人值守,提高通道及沿线变电站设备日常巡检标准,应用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对通道内7回500千伏线路实行全线远程监控,实时掌握通道运行状态,保障北电南送通道安全运行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2-07-21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福建北电南送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长泰10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建设用地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批复总用地面积14.235公顷,同时时批准项目配套临时用地26.6235亩。
来源:漳州市人民政府2022-07-04
力促古雷精细化工区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漳州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及联络线工程9月底同步完工投产;推动闽粤联网工程下半年完工投产,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等共计25项电网工程年内建成投产,“北电南送
来源:国资小新2022-07-04
严格落实通道差异化运维保障工作方案,对沿线8座500千伏变电站恢复有人值守,提高通道及沿线变电站设备日常巡检标准,应用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对通道内7回500千伏线路实行全线远程监控,实时掌握通道运行状态,全力保障北电南送通道安全运行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06-28
实施风电光电“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来源:新华网2022-06-23
预计到“十四五”末,将实现750千伏骨干网架全省覆盖,提升省内北电南送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在外送通道建设方面,新建陕北至安徽、陕西至河南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提升陕西电力外送能力,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电力外送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为东中部地区提供稳定的清洁电能。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6-23
“但现货市场建设也有一些难点:一是在北电南送线路上有一定阻塞,在市场设计时需统筹考虑;二是新能源装机占比高,消纳形势严峻;此外,东北地区冬季供暖期间火电机组压力较大,热、电的不完全解耦,限制了一些热电联供机组的灵活性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6-20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煤电行业转型发展研究》报告,2020年,山西电网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 +12回500千伏外送通道,连接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电网,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特高压“三交四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6-09
楚攀对记者表示,其次,山西省拥有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水火互济、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复杂电网结构,尤其是新能源外送,给电网调度带来很大挑战。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2-06-06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31日,福建北电南送特高压线路工程项目德化段开工。...据了解,福建北电南送特高压线路工程项目是福建省内第二条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68公里(2回);在泉州境内线路长度超260公里(2回),途经安溪、永春、德化三县16个乡镇,铁塔数446基,德化境内线路长度96.6
江苏凤城—梅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江苏省内新增的第五条500千伏过江通道,是国家电力“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北电南送”战略的重点工程,预计将于7月全线贯通。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2022-06-02
“北电南送”安全输电和南部负荷中心用电需求。...建设“北电南送”新增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解决“北电南送”问题,完善“省内环网、沿海双廊”的500千伏骨干网架,并进一步加强西部山区网架;加快建设闽粤联网工程,提升省间能源优化配置能力;按照“分区互补、区内多环
来源:中国网2022-06-02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和西北地区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西南地区水电资源比较丰富,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资源配置基本格局,2020年西电东送能力达到2.7亿千瓦。
来源:中国网2022-06-01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2-05-25
据介绍,500千伏通莆ⅰ、ⅱ线是福建省内北电南送的重要输电线路,连接500千伏通港变电站和500千伏莆田变电站,线路总长109.614千米,共有铁塔130基。...福建电源分布与用电需求呈逆向分布,随着南部负荷增长和北部规划电源投产,省内北电南送规模将进一步加大。3月24日,1000千伏福州—厦门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05-24
预计2022年,我省电力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将面临省内北电南送能力受限、电煤保供压力增加、新能源比重加大的局面,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