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电新闻网2013-04-23
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提出了更详尽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本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电力企业建成、在建及规划(含收购)的煤化工项目约为21个,涵盖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甲醇及多联产多个领域。
来源:工控网2013-04-09
近年来,我国各大发电集团在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以及天然气发电的cdm项目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同时,低碳经济发展,为风电、核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低碳经济对发电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和讯网2012-10-17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在成立仪式上做了题为《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依托重点资源地区和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围绕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示范和醇、电、气、化多联产等生物能化重点创新领域,选择落实好示范项目。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生物能化发展重点与方向,配套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来源:国家能源局2012-09-13
通过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示范和醇、电、气、化多联产等不同工艺路线的示范,使我国在纤维素高活性酶制剂国产化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生物质能化关键技术、装备制造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使生产企业在能源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2-08-22
十二五期间,鼓励建设高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加强示范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和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技术。发展热电联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李泽民2012-07-13
《专项规划》指出,应以清洁能源技术的规模化与经济利用为目标,开发高性价比风力发电技术、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和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加强燃料电池、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利用技术研发。...(igcc),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燃煤污染物综合控制和利用的技术与装备等。
来源:科技部2011-09-14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与丹东承天能源开发公司联合实施的百村生物质能源气电联产示范工程,攻克了秸秆气化、固化和厌氧发酵技术,开发了秸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实现了用秸秆替代煤、油、气等通用燃料,目前已在丹东、本溪
来源:电力新闻网2011-04-14
但水电、核电开发周期较长,风电、光伏发电除了发电能力有限外,突然大规模并网还会带来安全性问题,生物质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因此,只能继续发挥火电的主力电源的作用。...核电发电成本其次,略低于负荷中心煤电机组发电成本;考虑未来水电开发多位于偏远地区,加上生态环境、移民等社会生态以及输电成本等因素,水电成本接近或略高于负荷中心煤电成本;风电成本比煤电、核电和水电略高;而太阳能、生物质能
来源:互联网2010-05-17
igcc是将煤炭、石油焦、重渣油、生物质等含碳燃料进行气化,将得到的合成气与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它既满足了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又克服了天然气供应不足及价格昂贵的弊端,且具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优势
2010-02-08
专家指出,根据我国的战略规划,到2020年,风电、光伏、光热、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减排占总减排量的12%左右,而提高燃煤发电效率能实现15%的减排。...倪维斗就提出把发电和化工结合起来,发展以气化为基础的igcc多联产,对煤加以综合利用。 多联产的原理很简单,将煤气化后先通过一个反应器做化工产品,剩下尾气再去燃烧发电。
来源:中国电力2008-10-28
co2排放的增加引起气候变暖这个不争的事实已成为共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积极发展以超超临界机组为代表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开发煤气化和多联产技术,开展绿色煤电的研发,进行co2
来源:国电集团 2008-10-28
2005-08-05
目前主要研究煤气化多联产系统,其主要意义是如何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同时解决煤炭利用中的污染排放问题、交通液体燃料短缺问题以及未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问题。 ...目前,新能源的种类较多,从供应看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温差发电、废弃物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利用、生物质燃料生产等;从需求看,包括清洁燃料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热电联产等
来源:中广网2007-09-20
解决先进煤多联产系统的关键技术,完成液体燃料合成、蒸汽燃气轮机高效经济发电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气化-煤基合成液体燃料/化工原料-蒸汽燃气发电联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