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联新媒2025-04-24
从融合主体来看,自2016年起,国家逐步推动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依靠智能微电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调供应。2017年,上海建成世界首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
来源:中际联合2025-02-26
其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采用182台2.2兆瓦风机,风机塔高90米。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5-02-11
2019年,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风电配储项目——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50兆瓦/100兆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也在青海海西州并网。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5-01-24
2016年底,张家口“奥运风光城”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青海省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等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公示,其中共涉及23个项目,包括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
来源:格尔木市人民政府2024-11-08
、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积极与东方电气、远景能源、中国能建、天恩等企业对接,推动双方在风机装备制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制造等清洁能源配套产业方面开展合作,延长“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产—绿电输送—消纳”循环产业链,构建多能互补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10-29
需符合《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16〕1430号)等有关法规政策和国家、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10-18
公司先后投资开发了国内第一批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第二批光伏发电特许权项目,承担建设了光伏扶贫--“青海格尔木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当时国内离岸距离最远、单位规模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电压等级最高的江苏东台海上风电项目,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
来源:青海省能源局2024-10-12
省能源局会同有关协办单位进行了认真梳理研究,提出答复意见如下:一、海南州清洁能源发展现状海南州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水、光、风、热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发展格局,以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来源:电网头条2024-08-26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是一个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产业园区。
来源:常州市发改委2024-07-16
三是打造工业绿色微电网,面向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优势企业,集成应用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余热余压利用和能量管理系统,探索建设一批灵活智能、供需协同、多能互补的工业绿色微电网项目。...、集成优化的基本原则。
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2024-07-15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积极利用各类新能源、天然气多联供系统、电化学储能、蓄热蓄冷及高效用能技术,通过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优化,形成发储送用高效一体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具备经济合理性。
来源:闪亮播报2024-06-14
青海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以光伏、风电为主要输出电源,以热能、电池储能发电作为重要补充,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智能调控系统,建成高效快捷、互联互动、信息共享的综合能源服务供需平台,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5-11
还提到,完善“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产—绿电输送—消纳”循环产业链条,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来源:开原市人民政府2023-11-07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利用已经受到多方掣肘,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的今天,储能与多能互补融合发展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方向,也将成为 “十四五”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03
根据合作协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紧扣“双碳”目标战略布局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依托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基地,利用大型综合能源综合基地资源组合优势,聚焦提高基地级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提升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9-20
2016年12月,《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加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2022年3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2023-09-01
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坐落在格尔木光伏产业园区,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包括20万千瓦光伏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光热项目及5万千瓦储能项目,项目年发电量约12.63亿千瓦时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8-08
兆瓦时储能项目山东华电潍坊高密胶河6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夏津华晨新能源有限公司夏津华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风电项目聊城莘县华浩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莘县观城电化学储能项目国家能源博兴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博兴电厂一期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8-01
以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技术特征、以靠近用户采用综合能源服务为业务形态,通过需供互动有效解决能源消纳和高效利用,实现区域能源自平衡和稳定,这是问题倒逼之下的一种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