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2024-08-05
提升系统综合调节能力,不断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积极鼓励绿电交易,着力拓展区外清洁电力渠道。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持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积极推广“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绿色低碳科技项目落地。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07-04
推进西电东送,提升清洁能源输出能力,有序推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支持惠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电力枢纽。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6-06
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加快完善电力负荷可中断、可调节管理体系,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
来源:常州市发改委2024-05-23
来源:能源新媒2023-09-28
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这标志着需求侧响应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从法律意义上认可。
来源:商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9-04
加强电煤供应监测分析,督促燃煤发电企业落实电煤最低库存制度,推进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全覆盖。强化电力迎峰度夏度冬保供、采暖季电力绿色调度,持续增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科学组织实施有序用电。
来源:邵阳市人民政府2023-09-04
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采用数字化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充分调动建筑楼宇、工业可控负荷灵活响应能力参与系统调峰。深挖负荷侧调节能力,培育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
来源: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8-23
(二)引导参与需求响应按照《关于印发河北省电力需求响应市场运营规则的通知》(冀发改运行〔2022〕471号),电网企业要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政策宣传,会同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扩大需求响应资源库,积极引导景观照明和空调用户
来源:亮报2023-07-13
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大负荷的5%左右。目前,全国已有很多地区先后出台了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
来源:电网头条2023-05-29
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大负荷的5%左右。 目前,全国已有很多地区先后出台了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
来源:南网50Hz2023-03-07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至5%。
来源:贵州省能源局2023-01-04
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以上。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2-12-23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2022-10-17
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提升在运机组调峰适应能力,不断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完善绿电交易机制,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电力市场体系。
来源:永城市人民政府2022-10-09
规划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太阳能高效利用,打造光伏+储能系统融合新模式,完善智能电网布局,有序提高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置储能比例,增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推进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氢能、储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2-09-26
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文件还提到,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大负荷的5%左右。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2-08-26
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发展。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2-08-16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