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近零碳建筑”相关结果24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2024-12-27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使用近零碳建筑。推动相关企业加快新能源化转型,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30个试点!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布!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11-28

      推行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加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建设力度,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开展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进清洁供暖,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余热供暖

      光储融合不受规模限制!安徽光伏储能应用示范案例征集!

      来源:安徽省工信厅2024-11-22

      近零碳建筑、“光储直柔”等光伏发电应用示范案例。...聚焦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信息通信等领域,围绕光伏+工业、光伏+交通、光伏+建筑、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通信、光伏+园区等场景,征集工业绿色微电网、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光伏建筑一体化

      2024年山东省绿色<mark>建筑</mark>与<mark>建筑</mark>节能试点申报开启

      来源: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09-12

      》要求,决定开展2024年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试点申报工作,包括:超低能耗与近能耗建筑试点、低碳与近零碳建筑(社区、园区、片区)试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试点、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试点、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8-02

      聚焦节能业务锻长板,强化支撑国管局节能工作的引领作用,推进国家部委节能项目下半年取得实质性突破,树立“南网能源”节能品牌质量标杆,同时服务好电网节能保供,支撑系统内近零碳建筑、园区建设和变电站节能改造,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吉安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发展装配式、超低能耗和近零碳建筑。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发展多式联运、大宗货物“散改集”。

      净<mark>零</mark>能耗的标杆<mark>建筑</mark>怎样炼成?光储直柔系统商用化成关键

      来源:ABB电气2024-06-25

      中建西南院滨湖设计总部作为四川省首个“近零碳建筑”、绿色三星和leed金奖建筑,是西部地区首个建成的采用光储直柔技术的项目,光伏采用单晶硅组件,其一二期装机容量约145kwp,储能系统容量30kwx2h

      来源:上海市财政局2023-12-13

      支持开展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推进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储能、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近零碳建筑、低碳智慧交通、碳捕集利用等低碳零碳负碳推广应用。...支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提升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支持相关领域国家级和市级实验室、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来源: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2023-11-22

      11.推动超低能耗、近能耗、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光储直柔项目建设实施。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能耗、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落实光储直柔试点建设。

      来源: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2023-11-09

      以华星光电研发楼、光明国际汽车城为示范,支持近零碳建筑近零碳排放区建设,提高建筑试点绿色化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推动光明区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利用光伏、储能、电动车等构建建筑群“微电网”,加强建筑用能与电网的衔接与协调。打造近零碳建筑试点。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10-27

      强化技术集成创新 打造近零碳建筑标杆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被动式近零碳(能耗)示范项目建筑面积为5208.3平方米,是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公司综合运用新型低碳建筑建造、低碳能源、智慧管理用能等技术建设近零碳建筑的范本

      来源:深圳地铁2023-09-15

      近零碳建筑”是指建筑物通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最大幅度地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运行过程中全电化,建筑排放的量处于较低水平。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8-17

      墙体材料、防水保温等围护结构行业鼓励研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相配套的墙体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适应不同建筑体系结构和建筑功能需要的产品,开发高性能、高耐久、绿色低碳复合型装配式新产品。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8-16

      墙体材料、防水保温等围护结构行业鼓励研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相配套的墙体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适应不同建筑体系结构和建筑功能需要的产品,开发高性能、高耐久、绿色低碳复合型装配式新产品。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7-06

      探索近零碳建筑、社区气象服务,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乡村分布式储能、新能源并网和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提供气象保障。...建立深基坑开挖、塔吊施工等建筑工地灾害性天气阈值体系,开展精细化风险预警。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加强通量源汇研究。开展大湾区植被生态系统固碳效益评估,为城市碳汇网络建设提供气象支撑。

      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渔林业”开发试点!长三角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来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2022-08-16

      “三园”(江南圩田、桑基鱼塘、水乡湿地)建设聚焦近零碳建筑、低碳循环立体农业、生态碳汇技术示范应用和水林田湖草湿一体化保护修复,大力实施增湿扩绿,持续提升物种丰度和碳汇能力,提供良好生态体验。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2-06-27

      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加强建筑拆建管理,多措并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使用绿色建材。

      四川成都高新区开展2022年电化学储能等重点项目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申报

      来源: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和规划管理局2022-06-16

      主要支持碳中和产业生态圈、近零碳产业功能区、近零碳旅游景区、近零碳建筑近零碳企业、近零碳社区示范试点等碳中和相关项目。(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示范项目。

      来源:雄安发布2022-01-04

      项目建设着重打造“两个绿色”:一是采用多种主、被动式节能手段,应用“光储直柔”、“站网互动”等多项新技术,运维期间采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打造绿建三星建筑,力争建成启动区首座近零碳建筑

      来源:新华社2021-10-12

      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零碳建筑认定和评价指南》填补了国家建筑领域中零碳建筑标准的空白,助力建筑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进一步向“零碳建筑”迈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