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建筑能源系统”相关结果1657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4-03-13

      项目聚焦打造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低碳”能源系统、强化园区碳排放管理服务、建设园区绿色公共建筑、推动园区低碳交通全覆盖四个方面,通过建设地源热泵能源站、分布式光伏、水蓄能等方式实现区域“增绿”,通过建筑绿色化

      【案例】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博鳌东屿岛绿色智慧<mark>能源系统</mark>建设实践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2024-03-06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海南电力有限公司申报的“海南博鳌东屿岛绿色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实践”入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4运营智慧化建设实施多维度智慧化能源管控平台,实现零碳能源系统下新能源的高比例渗透及高比例消纳,为零碳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提供样板。平台覆盖东屿岛内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及具和光储直柔系统。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3-05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稳步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优化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布局,大力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新能源装机每年增长1亿千瓦以上。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应。三是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4-03-01

      主要指推动提升建筑、交通、环境、能源等基础设施绿色化程度,助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相关产业。...具体包括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4类二级目录,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利用装备制造等39类三级目录。第五部分是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01

      安徽能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以更大力度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源网荷储一体化方式支持绿电园区和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继续开展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有效实施风电乡村振兴工程、园区适宜建筑屋顶光伏全覆盖行动,稳妥推进分布式光伏配储试点。

      4大类共23个!国家能源局公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02-29

      (乡镇)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为例,案例通过建设地源热泵能源站、分布式光伏、水蓄能等实现区域“增绿”,通过建筑绿色化、交通电气化、智慧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促进区域“减碳”,探索城市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02-29

      (乡镇)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为例,案例通过建设地源热泵能源站、分布式光伏、水蓄能等实现区域“增绿”,通过建筑绿色化、交通电气化、智慧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促进区域“减碳”,探索城市

      章建华:我国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2-20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稳步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优化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布局,大力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新能源装机每年增长1亿千瓦以上。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应。三是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2-18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稳步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优化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布局,大力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新能源装机每年增长1亿千瓦以上。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应。三是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2-18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稳步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优化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布局,大力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新能源装机每年增长1亿千瓦以上。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应。三是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

      来源:江苏省政协2024-02-06

      能源系统的快速“零碳”化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利用江苏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潜力较大、技术成本大幅下降、价格上相对于化石能源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的综合优势,推动企业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进程,...在消费形式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将实现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在能源供给端,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成为主体,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得以摆脱,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来源:人民网2024-02-01

      康琦介绍,城市副中心聚焦能源、交通、建筑三大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示范举措。在环球供电服务中心建成北京市首个光储直柔零碳营业厅,实现100%绿电供应,全年降碳75.5吨。...“去年,我们协同北投集团探索在城市绿心开展低碳能源系统、全寿命周期碳管理、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全环节助力园区节能降碳,零碳运行。”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1-30

      多个国际能源组织预计,到2050年,氢在未来低碳能源系统中占全球能源消费的12%~22%,达到3.23亿~4.57亿吨。...天然气在电气化替代难度高的领域是比较理想的低碳高效燃料选择,在工业、建筑、交通等终端用能领域、发电领域、制氢领域等具有明显的优势。“双碳”进程中,天然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1-26

      吴建光认为,面向城市、园区及农村的综合能源系统,上承能源生产输送基地,下接能源“产消用”一体的建筑、交通和工业用户。...重点研究“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能源系统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过渡转变、新型智慧能源互联网及碳管理云平台等关键技术。

      2024年ABB电气创新周举办 共创净零未来

      来源:ABB电气2024-01-09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理事长、华建集团总工程师沈育祥表示:“在低碳发展新格局下建筑电气设计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要求,运用清洁能源技术,光储直柔技术、建筑负荷柔性调控技术等

      来源: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2024-01-04

      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大型建筑、工业园区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形成西北区、西南区和东区三大区域以天然气热电联产为主的清洁发电基地。...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大型建筑、工业园区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形成西北区、西南区和东区三大区域以天然气热电联产为主的清洁发电基地。

      HPBC光伏换电站投运  隆基绿能与蔚来开创全新“出行碳中和”场景

      来源:隆基绿能2024-01-03

      隆基绿能与蔚来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充换电站使用光伏发电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分布式光伏配合v2g项目和建立“出行碳中和”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使用清洁电力能源,助力交通领域...该产品是隆基绿能面向全球分布式用户“量身定制”的首款专属组件,正面无栅线,无金属电极遮挡,发电性能更优,可有效提升组件抗隐裂能力,也更加美观,还可以满足不同建筑设计风格,融洽和谐地搭配多元化场景。

      来源:武清区人民政府2023-12-29

      根据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构建多级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网体系,提高能源系统效率。...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集成常用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打造央湖零碳示范岛。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2-29

      方案提到,提升产业园区能效管理,优化园区能源系统,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各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鼓励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微电网、储能电站等新能源设施,提高园区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攻关...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力争达到5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争达到20万平方米,新增星级绿色建筑力争达到150个以上。

      深入探讨储能应用!纬景储能与隧道股份上海能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来源:纬景储能2023-12-26

      中心聚焦低碳能源领域,围绕绿色“能源、市政、建筑、环境、运维”,以引领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发展为己任,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做《碳中和背景下环境科技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中提到:碳中和目标要求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能源储存技术发展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储存技术的创新,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储存设备的能量密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