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观测”相关结果162
      朱云来:推动绿色技术转型 促进稳定经济增长

      来源:新华网2022-01-10

      右下角这个图,黄线是大气里面的二氧化碳浓度,蓝线是海水里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而朝下发展的紫线代表的是海洋酸度观测,可以看出来它从ph值8.13左右,一直下降到8.063,我们都知道,ph值越接近于7,就代表着越往酸的方向走

      双碳政策下 企业的为与不为

      来源:辰于公司2022-01-07

      控制排放到大气层中的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是减缓气候变暖的关键措施,“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由此而生。...一、双碳政策的顶层设计1.1 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环境与基本概念近100年多来,科学家发现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mst)呈现上升趋势,2006–2015年这十年观测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值高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整理2021-12-30

      观测数据显示,安吉的竹林每亩平均可产生0.39吨的碳汇量,参照全国碳市场近3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收盘均价确定收储价格43.4元/吨,安吉87万亩毛竹林以碳汇交易每年会有近1500万元收入。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2-29

      碳指纹、碳足迹、碳标识相关技术5. 先进储能技术二、污染防治领域(共12项)6. 氟化物、硫酸盐等特征水污染物高效低成本治理技术7. 菹草、芦苇等水生植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8....区域大气污染特征综合观测分析与应用技术25. 工业企业氨排放和氨逃逸监测技术26. 移动污染源排放量与排放趋势数据分析27. 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在线监测预警体系关键技术研究28.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2021-12-2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介绍,依托长序列数据和专业人才队伍,2021年以来中国气象局成立了国家级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在多个省份设立分中心,建成我国碳中和行动有效性评估系统,准确区分全球、区域、城市等不同尺度的自然碳通量和人为碳通量

      来源:新华社2021-11-25

      张建红建议,将ccus捕集量核定为碳汇量,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通过碳汇项目补偿机制保障ccus项目稳定的资金来源。...假如2060年我国每年排放20亿-25亿吨二氧化碳,根据目前观测比例,自然过程可以吸收13亿吨,如果生态系统吸收8亿吨,那么剩余的4亿吨左右的二氧化碳,需要通过ccus等技术实现碳中和。”

      来源:北大环院2021-11-18

      2005年他发起和组织了华北区域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国际合作实验carebeijing,揭示了北京及华北空气污染形成机制,在国际期刊jgr和acp上发表3期专刊,进而带领北大团队提出《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北京周边省区市措施

      谈谈“碳达峰、碳中和”的碳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21-11-10

      unfccc定义的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强调的是人类活动。...因此,“双碳”中的碳是指unfccc管控的7种温室气体(图1)。图1目前unfccc管控的7种温室气体二、“碳”的排放源有哪些?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2060碳中和承诺一周年:我们还能排放多少以及打算排放多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2021-10-26

      -全球升温关系,而当时的模型计算已经和观测出现了差距。...ipcc1.5度报告和第六次报告修改了这个差距(或者说考虑了观测数据)。

      贺泓:NOx深度减排:探索PM2.5和O3协同控制之路

      来源: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2021-10-19

      此外,外场观测、烟雾箱和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大比例削减nox直至o3生成的nox控制区可有效控制o3浓度。目前,我国工业源和移动源nox排放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中期内,需发展碳中性燃料合成技术、碳中性燃料-燃油掺烧技术。加快推进生物柴油和醇类燃料生产和应用,并推广碳中性燃料掺烧技术,替代、减少柴油使用。3.

      来源: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2021-10-13

      积极推进火电、钢铁、交通等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建立本地化高时空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发全球、区域嵌套和双向耦合反演方法数值模式,依托碳卫星及高频近地面观测数据及典型区域生态碳通量监测,开发co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9-29

      比如,减污降碳的协同机制、过程增效机制,以及碳和pm2.5、臭氧减排协同增效的机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深度耦合的方法等。二是深度脱碳路径优化。...、碳中和要攻克的十大技术分别是:下一代气候模式和碳循环模拟预测技术、清洁能源和智慧储能关键技术、碳捕集和封存规模化关键技术、近零排放建筑关键技术、绿色低碳交通关键技术、现代农业与粮食减碳关键技术、气候观测与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关键技术

      什么才是正确的碳中和?该警惕什么?

      来源:能源杂志2021-08-20

      这些研究是争议巨大的,因为这种基准线永远是无法观测的,从而不具有足够的可信性。gdp的下降当然意味着排放的下降,如同前苏联国家“休克”疗法后展现的情况。...当然,如果能够有效的实现碳的回收,无论是森林方式还是地球工程方式,也可以降低碳排放。国家发改委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解读,也遵从这个框架。我们可以将国家发改委提到了各项举措与kaya的框架一一对应。

      来源:能源杂志2021-08-19

      这些研究是争议巨大的,因为这种基准线永远是无法观测的,从而不具有足够的可信性。gdp的下降当然意味着排放的下降,如同前苏联国家“休克”疗法后展现的情况。...当然,如果能够有效的实现碳的回收,无论是森林方式还是地球工程方式,也可以降低碳排放。国家发改委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解读,也遵从这个框架。我们可以将国家发改委提到了各项举措与kaya的框架一一对应。

      来源:能源杂志2021-08-19

      这些研究是争议巨大的,因为这种基准线永远是无法观测的,从而不具有足够的可信性。gdp的下降当然意味着排放的下降,如同前苏联国家“休克”疗法后展现的情况。...当然,如果能够有效的实现碳的回收,无论是森林方式还是地球工程方式,也可以降低碳排放。国家发改委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解读,也遵从这个框架。我们可以将国家发改委提到了各项举措与kaya的框架一一对应。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21-08-18

      2010年,安吉县林业局即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进行竹林碳汇研究,建设了40米高的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2012年联合国第十八届气候变化大会上,安吉县代表全球竹产区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农林大学共同签署了全球第一个竹林经营增汇和竹制品储碳试验示范区项目。

      来源:新华网2021-08-18

      研究者除了依靠卫星观测资料,还需通过先进的同化计算系统,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和每个时刻、每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与卫星观测协调一致,得到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碳通量数值。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18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几年8月初刚刚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其中就做出类似警告,称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根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的预测,如果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50年,需要有近44%来自电气化和效率提升的减排、33%来自原料变更和燃料转换的减排、23%来自碳捕捉和封存等除碳技术的减排。

      来源:新华网2021-08-17

      研究者除了依靠卫星观测资料,还需通过先进的同化计算系统,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和每个时刻、每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与卫星观测协调一致,得到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碳通量数值。

      来源:中新网2021-08-17

      ,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和全球盘点行动”透露,基于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已获取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也为进一步使用中国碳卫星观测资料来量化地-气碳交换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