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零碳工业”相关结果1836

      来源:东营市人民政府2小时前

      加快发展零碳制造和绿电制造产业,打造零碳产业园。探索建设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抓好国家石油钻探仪器仪表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石油石化)、山东省碳计量中心(东营)建设。...二、重点任务(一)推动高水平工业技改。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极星电力软件网2024-05-27

      ;以创新培育新一代半导体、合成生物和细胞基因技术、未来网络、先进计算、元宇宙、工业软件、零碳负碳等7个未来产业前沿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创新推动化工、冶金、高端纺织、新型建材、现代农业等5个传统优势产业焕新升级...包括,以创新引领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新型电力装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储能、氢能、高性能合成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型食品等13条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攀高逐新

      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之路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5-22

      5月,安徽省也发布了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其中提出,支持试点园区按照“以荷定源”的原则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探索园区微电网建设,构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开展新能源电力直供试点

      来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4-05-20

      重点推动钢铁、焦化等行业更新焦炉煤气直接还原炼铁、富氢冶炼、电炉短流程炼钢等高能效技术设备;推动陶瓷、建材、造纸等行业更新全数控自动化温控窑炉、高性能装配式隧道窑炉、节能型双辊洗浆机等装备;推动光伏等行业建设“零碳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5-20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助力“新电气化”发展,持续深化网上营业厅能源服务应用,上线电能替代专区,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领域深挖电能替代潜力。...“零碳”发展阔步向前。现在,近零碳示范区不仅能够电能自给自足,还能产出富余绿电创造收益。在我国首个“区域零碳运行”认证的示范区海南博鳌东屿岛,岛内外光伏及充电桩配套电力工程、光储充示范站

      来源:央广网2024-05-17

      “我们在白云区设立了新的子公司良云智慧能源(广东)有限公司,主要承载智慧能源业务,为工业、公共建筑提供零碳、低碳用电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成都市新都区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05-17

      四是低碳原料替代、生产工艺深度脱碳、碳捕集利用封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工业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业固废减量化主要是指有关行业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主要是指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冶炼渣、化工渣、废石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设备

      来源: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4-05-16

      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试点,扩大碳排放交易与绿电交易规模。...(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牵头,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

      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碳绩效责任报告:江苏虚拟电厂“发电”能力超过200万千瓦

      来源:苏电牛思2024-05-16

      近两年,国网江苏电力积极推动公司办公用能绿电消费,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本部办公用能全量使用绿电,创建了国家电网系统内首家省级“零碳本部”。...国网江苏电力以“供电+能效服务”为抓手,聚焦工业、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科学有序实施电能替代、需求响应、能效提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来源:云南省发展改革委2024-05-15

      此次发布的省级重大项目共计1650个,涵盖能源工业、能源以外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旅游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类项目853个;其他类项目797个,涉及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救灾等领域...拖潭光伏发电项目11 松坪光伏发电项目12 汤丹石庄光伏发电项目13 化桃箐光伏发电项目14 宜良匡远“林光互补”光伏项目15 宜良竹山“林光互补”光伏项目16 宜良龙洞复合光伏项目17 宜良北古城“零碳

      正泰新能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 以绿色推动光伏产业升级

      来源:正泰新能2024-05-14

      基于优异的表现,2023年,正泰新能入选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充分发挥光伏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的行业禀赋,正泰新能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向上下游进行纵深式延展,不仅有效推动了光伏制造的零碳变革,还带动供应商等价值链伙伴构建起了绿色、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显著提升全价值链可持续竞争力

      吉林辽源:最大限度实现电力供应低碳化 绿电规模力争达到10亿度

      来源:辽源市人民政府2024-05-14

      、新装备、新材料、新文旅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新农业、新建材、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做强新袜业成为全国袜业纺织产业集群示范标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市由传统煤炭基地向现代零碳高地转变...到2027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不少于20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亿元;到2030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不少于25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亿元。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5-13

      健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开展“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培育,加快实施重点领域200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引育一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教育厅、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4.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来源:连云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05-13

      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工厂(园区)和零碳(近零碳)工厂(园区),带动全行业、全产业链绿色化水平提升。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为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连云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了《连云港市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针对行动方案内容、是否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方面

      远景与济源市、济源钢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来源:远景能源2024-05-13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工业就是济源的重点发展方向,拥有钢铁、有色、化工、能源、装备制造等诸多优势产业。...田庆军表示,远景在风光储氢、零碳产业园等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成功的创新实践,远景在赤峰打造的全球最大150万吨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首期工程已经顺利投产。

      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05-13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印发《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打造100%使用绿电的标杆示范性零碳智算中心。...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算力产业生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

      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2024-05-13

      优必选机器人超级智慧工厂开工建设,金风嘉泽零碳新能源智慧装备产业园全面建成,国内首条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正式量产,机器人、风电装备制造、芯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此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加快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

      《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来源: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05-11

      柳州发布《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工业企业绿色制造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筑军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

      来源:国网浙江电力2024-05-11

      在杭州,供电公司通过构建包含基底圈层(通过建设节能设备、零碳工程师团队等夯实节能降碳基础)、中心圈层(围绕亚运村入住、出行、餐饮不同用能场景,全方位推动消费侧节能行动)和辐射圈层(开展电力驿站低碳活动,...在宁波,供电公司聚焦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的空压系统节能增效难题,创新组建工业社区经理服务团队,将服务从供电设备延伸到用能设备,创新“技术+商业”模式,打造能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把“气”淘成“宝”,并推动宁波市政府出台

      来源:国网浙江电力2024-05-11

      在杭州,供电公司通过构建包含基底圈层(通过建设节能设备、零碳工程师团队等夯实节能降碳基础)、中心圈层(围绕亚运村入住、出行、餐饮不同用能场景,全方位推动消费侧节能行动)和辐射圈层(开展电力驿站低碳活动,...在宁波,供电公司聚焦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的空压系统节能增效难题,创新组建工业社区经理服务团队,将服务从供电设备延伸到用能设备,创新“技术+商业”模式,打造能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把“气”淘成“宝”,并推动宁波市政府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