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市人民政府前天
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及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碳排放管控要求,健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来源:新余市发改委2025-06-30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江西省2017年本)的通知》(赣府发〔2017〕7号)规定:“风电项目由设区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即市发展改革委)在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建设规划及年度开发指导规模内核准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5-06-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符合排放标准,遵守总量控制要求。2022年以来,乌海市焦化企业因超标排放等涉气环境违法行为突出,累计被处罚64次。...其中,华信煤焦化公司被处罚20次,还存在炉门频繁破损、烟气直排问题;鑫华凯焱城煤焦化公司被处罚10次,另有氮氧化物排放连续三年超总量问题。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5-06-20
加快煤矿安全智能化发展,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节能环保升级;在构建清洁完善的储运体系方面,优化煤炭储运网络,提高储运清洁化水平,提升煤炭流通效率;在构建多元高效的使用体系方面,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来源: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6-20
五、附则1.本奖补资金不纳入总量控制,资金主要来源中央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资金)。已获得同种类政策补贴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申报时间和流程以具体申报通知或申报指南为准。
来源: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6-18
电力保供补贴项目不受总量控制。3.政策效力。本政策自2025年6月15日起开始执行,有效期至2026年1月31日止,由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申报指南并组织实施。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5-06-17
二是“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三是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中和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管控要求,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来源:新疆伊宁市人民政府2025-06-17
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及伊犁州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来源:汕尾市人民政府2025-06-11
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其中,工作目标要求202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oi达标率)为98%,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17.7微克/立方米以下,消除重污染天气;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完成省下达的氮氧化物
来源:阳泉市能源局2025-06-10
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和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政策要求。...“十四五”期间,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明显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煤炭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
来源:阳泉市能源局2025-06-09
来源:阳泉市能源局2025-06-06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5-06-06
2007年以来,从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工作。历任污染控制司副处长、处长,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副司长,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2019年4月免)。
来源:平顶山市政府2025-06-05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二)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落实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要求,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任务。重点压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煤矸石、原料用煤不纳入煤炭消费总量考核。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5-06-05
新一代煤电试点项目所需煤电规模由国家能源局在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煤电规划建设规模内优先安排。支持现役煤电改造升级机组、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机组与新能源实施联营,鼓励联营的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智能微电网在并网协议中明确与大电网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界面,以及调度控制、交互运行、调节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四)算力与电力协同。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5-06-04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05-30
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虽然是一种市场化手段,但又以行政管理措施为前提,比如资源环境要素的产权界定、总量控制、初始配额分配等均需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确立规则。...为此,《意见》将加强行政管理和交易制度的衔接作为重点内容,提出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用水权交易、江河水量分配、取水许可管理等衔接,加强排污权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
来源:浙电e家2025-05-30
推动建立配套机制,试点开展碳预算管理、重点行业碳总量控制、固定资产项目碳评价等。牵头制定碳足迹标准,建成省级碳普惠市场,实现长三角碳标识互认,为工业、建筑、交通领域提供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方案。
来源:新华社2025-05-30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江河水量分配、水资源调度、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取用水监管等制度衔接。
来源:新华社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