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见2023-12-04
核电年发电小时数一般为7600-7700小时左右。如果按照10%发电量占比测算,2035年核电发电量将达到1.35万亿千瓦时,超过2022年核电发电量的3倍,对应装机量将达到1.84亿千瓦。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9-06-18
其中,水电859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新增130万千瓦),为2003年以来水电新投产最少的一年;火电4380万千瓦,已连续四年减少;核电884万千瓦,创核电年投产新高;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2127万千瓦和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6-14
448万千瓦,气电比上年增加313万千瓦),已连续四年减少;核电884万千瓦,创核电年投产新高;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2127万千瓦和452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多投产407万千瓦和少投产815万千瓦,其合计新增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
来源:中电联2019-06-14
来源:水电七局2019-03-21
电站投产后,将使电网火电综合调峰幅度降低约12%,能够有效改善火电机组运行条件,提高系统火电(包括核电)年发电率用小时数300小时。...2017年11月2日,首台(1号)机组完成首次并网发电,实现了水电七局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安装并网发电、抽水的“零”突破;2018年2月6日,2号机组,成功实现发电工况并网;2018年7月28日24时,最后一台机组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3-11
2018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量的4.3%,比风力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5.3%还要少一个百分点。全世界核电平均要占到发电量的10~15%,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这个比例还是偏低了。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2018-03-02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宁德核电年上网电量达284.69亿千瓦时,据统计,宁德核电累计商运上网电量已达860.52亿千瓦时。...数据一:年上网电量达284.69亿千瓦时宁德核电自2016年7月21日全部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状态。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5-06-26
追溯历史,国内核电企业皆出自上世纪80年代的核工业部,其后不断分化发展为目前的产业格局。...详情点击多部委密集调研国内项目 今年或成核电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考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并要求核电装备要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更多详情多部委密集调研国内项目 今年或成核电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考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并要求核电装备要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来源:netease2015-06-24
2011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永久关闭了17座核电站中的8座,并宣布剩下的核电厂将于2022年关停。德国人卧轨拦核废料火车身为福岛危机的罪魁祸首的日本在2013年9月之后也进入零核电状态。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5-06-23
5月份,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相继调研了多个核电项目。多位核电企业内部人士乐观地表示,今年将是中国的核电年。...多部委密集调研国内项目 今年或成核电年梳理发现,在今年5~6月,多部委已经不约而同地密集调研了国内核电项目与企业。6月16日至17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就先后在山东调研了3个核电项目。
来源:中央企业情况介绍2015-03-16
2009年4月19日,三门核电工程开工。浙江三门核电是三代招标自主化依托项目的首台机组,对于国家引进三代核电技术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铀地质勘查工作量逐年递增,年工作量比 20 世纪 80 年代增加了 50 多倍,每年新增储量是我国目前核电年消耗量的数倍。最近在我国大陆北方地区又发现了数个储量万吨以上的大型铀矿。
来源:能源与环保2014-11-17
该分析师同时表示,从完成承诺目标角度出发,水电资源的开发力度到2030年已达极限,核电年增7.2gw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只有资源禀赋尚有较大空间、安全性较有保障的风电和太阳能可以有效弥补这个缺口,因此如果适当调整
来源:东南网2014-11-11
预计2020年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福清核电年发电总量可达450亿千瓦时,预计年产值170亿元,拉动当地gdp增长近4000亿元,增加近3万人就业,从此,福建三分之一的电力将来自于清洁的核电。
来源:新华网 刘勇2012-12-28
根据香港机电工程署提供的资料,岭澳核电站第一期每台机组的总发电量为990兆瓦。第一号及二号机组分别于2002年5月及2003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据大亚湾运营公司的资料,岭澳核电站与大亚湾核电站相邻,两电站相距1.2公里。
来源:前瞻网2012-05-28
从发电小时数来看,与火电、水电、风电相比,核电年发电小时最高,为8200小时;从发电设备的服务年限对比,核电的服务年限可达50年,而火电、水电、风电的服务年限分别为25年、50年和20年;从单位产出与建设成本看
来源:新华网 2009-04-21
中国核燃料循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实现技术升级换代和产能大幅提升,各环节配套保障能力大大提高,每年新增铀资源储量是中国目前核电年消耗量的数倍,完全能够满足核电目前及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