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境法学”相关结果49

      来源:国家气候战略中心2022-07-13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邢佰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

      来源:武大大海一舟2021-06-28

      这一规定引发了环境法学者的反对,认为“恢复生态环境”涉及环境法的责任因此不宜在《民法总则》中规定。最终通过的《民法总则》在民事责任形式中删除了“恢复生态环境”的规定。

      来源:《法学评论》2021-06-18

      这一规定引发了环境法学者的反对,认为“恢复生态环境”涉及环境法的责任因此不宜在《民法总则》中规定。最终通过的《民法总则》在民事责任形式中删除了“恢复生态环境”的规定。

      <mark>环境</mark>立法确定性命题的提出与展开 ——以固废法体系为例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30

      那为何仍需要在当下,在环境法学研究领域特别强调此命题? 这与我国当前环境法治阶段的实践困境有关。首先,环境法律规则的可司法性难题指向了环境立法的确定性。

      关于举办全国<mark>环境</mark>安全监测应急预警与企业<mark>环境法</mark>律风险防范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来源: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2019-04-26

      “全国环境安全监测应急预警与企业环境法律风险防范高级研修班”知名授课专家(拟邀请)四、培训宗旨由安全生产管理专家、风险控制专家、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学环境司法领域资深办案人士(法官、律师)等共同执教,通过

      来源:检察日报2018-01-10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灿发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曾牵头组织6所高校的环境法学专家对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评估组组长,王灿发在垃圾分类立法方面也颇有研究。...然而,我国现有的立法体制,在授予有关部门环境管理的职能时往往忽略了科学管理职能分工的原则。

      黄成:生态<mark>环境</mark>修复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问题初探

      来源: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7-12-07

      由于目前对资金性质和使用方式缺乏明确规定,各地做法不一,环境法学者吕忠梅教授曾警告,如果不尽快加以规范,不仅存在巨大的资金安全隐患,而且可能给公益诉讼制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在性质上属于恢复原状的花费,原则上应用于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修复;期间损失,属于赔偿损失的范畴,没有特定的用途。生态环境修复资金应归属于社会,不应作为非税收入上交国库。

      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 专家们这么说

      来源:自然之友2017-07-20

      以上文字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7月15日在河北保定举行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年会之土壤污染防治法律问题分论坛上,各位与会专家就《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充分研讨,踊跃发表各自观点

      来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17-06-19

      如果环境法学圈不搞那么多渗透,不接触那么多的实际案子,就往往陷入传统诉讼和传统的法律规定里面,确实需要深入到具体案件当中。关于这个课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第一,环境法律责任立法性质的定位。

      来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17-06-12

      环境法学科现在所说的环境损害相比,传统民法上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与之差异太大了。...第二,现在被整合到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里面的内容,它们究竟是不是一个统一的制度,对这一点我自己还是有一些困惑的。我个人见到环境法学者主张过把以下几层涵义纳入环境损害赔偿中。首先是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

      来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17-01-06

      每个环境法学人,都曾经寂寞的成长!寂寞真的很折磨人,沉浸于疏离或孤独时,却又无法否认环境法情结的顽固潜伏;努力地呼喊或回应时,也不能逆转环境法学科的浅薄根基。...中国环境法学肇始,环境司法研究的论文、著作、从未缺席;环境法教科书中,始终有环境司法的内容;各地受理的环境诉讼案件,多有环

      来源: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2016-10-18

      同时通过支持中达环境法学者计划、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等环境公益项目,推己及人,支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于2011年资助设立中达环境法学者计划。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6-09-26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曹明德指出,由于环评机构不独立,缺乏公信力,环评工作很难开展。因此,大多数环评项目基本都会顺利通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大大损害了环评机构和由他们发布的环评报告的公信力。...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环评有效性、创新体制机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成为框架中的关键词。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6-09-24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曹明德指出,由于环评机构不独立,缺乏公信力,环评工作很难开展。因此,大多数环评项目基本都会顺利通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大大损害了环评机构和由他们发布的环评报告的公信力。...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环评有效性、创新体制机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成为框架中的关键词。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6-09-18

      ,接受过系统、全面的环境法学教育的法官很少;另一方面,无米下炊客观上也使法官的专业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提升。...笔者建议,有条件的话可多招录具备环境法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并积极邀请高校、环保组织、环保执法部门专家,开展集中授课、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充实法官的环境法律知识。

      来源:经济参考2016-08-09

      很多环境法学者提出,环境保护部门不能把自己执法的压力转移到司法机关,不能仅用天文数字的赔偿来威慑企业,警告企业都守法。...环境法学界普遍质疑,在这期间,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是否尽职履责?如果已尽职履责,违法不会长时间持续发生,赔偿数额也不会如此之大。

      来源:中国网2016-06-06

      对此,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委员冯嘉表示,水、土、大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法律之外政府又再次出台规定,充分体现了政府铁腕治污、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

      来源:民主与法治日报2016-06-01

      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今已实施一年余,该法出台时曾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一年来,新《环境保护法》效果如何?日前,6所高校的环境法学专家对该法实施情况进行了独立第三方评估。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05-26

      5月2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6所高校的环境法学专家组成的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评估课题组发布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新《环境保护法》对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太严,另外,民间环保组织作为公益诉讼原告需要承担高额费用。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冯嘉介绍。

      来源:华夏时报网2016-05-25

      5月23日,由6所高校环境法学专家成立的课题组发布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对新环保法实施情况开展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有的企业找上门来,请他去给员工做环境法律培训,有的请他介绍环境法律师,还有的聘请他作为企业的环境法律顾问。就在前几天,还有一家企业想邀请他去参加一场环境行政听证会,为企业提供一些专业的法律意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