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管理体系”相关结果107

      来源: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5-04-17

      2024年6月印发了《浦东新区关于支持区内企业开展环境绩效评价的实施方案》,将“企业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及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研究、统计核算、跟踪评估等”纳入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加分项,引导新区企业建立碳足迹管理制度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5-04-17

      在碳业务方面,指导企业建设碳排放管理体系、碳关税申报,提供碳减排项目、碳金融市场咨询,协助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来源:全联新能源2024-12-12

      另外,还可以借鉴欧洲对绿氢等技术支持经验,建立强有力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来提供碳排放约束与碳价支撑支持低碳供热技术的应用推广。...三是热电耦合重要性逐渐凸显,热泵等用电会对电网有冲击,但如果结合储能与峰谷电价响应并与绿电发电时段适配,可以在为电网提供灵活性的同时,还能降低用能成本和减少碳排放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11-19

      牵头承建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基于电力大数据和“电—碳计算模型”,实现全国及分地区、分行业月度碳排放计算、监测、分析。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培育碳市场新兴业务,构建绿色低碳品牌。

      江苏南通市(近)零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南通市政府2024-11-05

      逐步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不同层次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市...探索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防治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路径,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在重点园区和企业增设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试点污染物与碳排放在线协同监控。

      来源:南通市政府2024-10-31

      逐步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不同层次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探索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防治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路径,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在重点园区和企业增设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试点污染物与碳排放在线协同监控。

      全国碳市场迎来首次扩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电联新媒2024-10-23

      与此同时,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启动等国际新形势下,将更多高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有利于推动相关行业企业尽早建立适应国内外新形势下的碳排放管理体系,通过自身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低碳化促进绿色贸易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8-26

      目前,国际公认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主要包含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中,但这些标准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大致框架,无法为具体的场景和产品核算提供详细规则,使得各国碳排放核算结果无法互信互认。

      河南省2024年数字化能碳<mark>管理</mark>中心名单发布

      来源:河南省工信厅2024-07-05

      ,加快构建数字化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管理体系,通过数字赋能引领地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管理工作,充分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推进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继续做好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培育工作,加快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要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来源: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分公司2024-06-26

      昌吉分公司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强政策学习与研究,优化生产基础数据链接,强化碳排放数据管理,建立应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策略机制,并深化碳排放管理人才的培养。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4-06-25

      第十二条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配备碳排放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报告年度碳排放数据和生产活动产出数据,完成碳排放配额履约,按规定公开碳排放相关信息。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4-06-21

      第十二条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配备碳排放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报告年度碳排放数据和生产活动产出数据,完成碳排放配额履约,按规定公开碳排放相关信息。

      来源: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5-27

      下一步我们将从建立健全政策机制、统计核算、碳排放管理体系方面切入,建立以发改、生态环境、工信、...三、“碳减排”方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仍处征求意见阶段,全区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分“十四五”时期、“十五五”时期两个阶段逐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4-16

      据测算,新马村2023年减少碳排放1500余吨,相当于约75000棵树一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此外,新马村建立了碳排放管理体系和监测系统,将建设经验固化为长效管理机制。

      来源:《能源评论》2024-03-15

      强化、明确和细化各相关主体责任,一是有助于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加规范有序进行;二是有助于推动重点排放企业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促进低碳转型平稳进行;三是对违法行为判定标准更明晰,保证《条例》执行的公平公正性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03-13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重点用能单位绿色发展能级显著提升,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单位能耗强度比2020年下降13.5%以上,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4%

      来源:黄埔区发展改革委2024-03-11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重点用能单位绿色发展能级显著提升,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单位能耗强度比2020年下降13.5%以上,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4%

      《江苏省产品碳足迹<mark>管理体系</mark>建设实施意见》发布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2024-03-11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以提升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体系为关键,全链条推动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建设、核算、 标识认证和应用场景开发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2024-03-11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重点用能单位绿色发展能级显著提升,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单位能耗强度比2020年下降13.5%以上,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4%

      北京市印发《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行动计划》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2-26

      推动重点单位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鼓励设立碳排放管理岗位,强化节能减碳管理责任,完善落实碳排放状况报告制度,科学合理控制碳排放。持续开展先进低碳技术项目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