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转移”相关结果23

      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2025-04-27

      重点控排行业电能替代推动电力需求增长,碳排放责任也随之向火电行业转移,如果火电碳配额管控过紧,可能因碳排放增加成为配额购买方,在承担碳排放转移责任同时也要付出更多成本。

      来源:中国电力2024-11-27

      各省市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碳排放规模量级迥异,这种底层的异质性决定了达峰先后与脱碳难易。...西北区域电力发展面临四个矛盾:一是产业发展高质量要求与低水平现状的矛盾;二是电源供应煤电、新能源二元结构下,电力供应保障与新能源消纳利用两难的矛盾;三是外送意愿和规模的持续增长与本地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不足、承接碳排放转移压力大的矛盾

      以电力行业晚达峰支撑全社会积极稳妥碳达峰的分析及有关建议

      来源:中国电力2023-10-23

      当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仅为38.5%,电力行业承接工交建等领域用能转移的同时,也将承接其碳排放转移。因此,电力适当晚达峰,有助于实现全社会高质量碳达峰。两种观点的主要差异:一是增长预期不同。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03-30

      在“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承担着工业、交通等行业碳排放转移的功能;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新型电力系统发挥着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供新动能的作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新型电力系统承担着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

      张富强 等 | 对“双碳”当前有些问题的认识

      来源:中国电力2023-03-16

      随着电气化水平提升,未来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部分煤炭和油气消费将由电能替代,虽然降低了自身的减碳压力,但却将碳排放转移至电力部门,这相当于在电力需求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还给电力行业额外增加了碳排放负担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2-16

      从情景二来看,预计未来电力行业还将承接工业、建筑、交通等其他行业的用能和碳排放转移,电力行业达峰时间将晚于全国碳达峰时间;从各区域看,与全国电力行业碳达峰时间相比,华东、华北、东北区域电力碳达峰将早于全国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2-10

      从情景二来看,预计未来电力行业还将承接工业、建筑、交通等其他行业的用能和碳排放转移,电力行业达峰时间将晚于全国碳达峰时间;从各区域看,与全国电力行业碳达峰时间相比,华东、华北、东北区域电力碳达峰将早于全国

      张运洲:在电力供应侧需合理统筹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发展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5-17

      因此,电力行业的碳减排既要考虑逐步减少发电用煤用气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量问题,还要考虑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转移到电力行业的影响。...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电力行业要承担其他行业电气化带来的碳排放转移,新增电能需求难以完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电力行业排放达峰滞后于其他行业更符合规律,也有助于全社会提前达峰。

      张运洲:筹谋电力系统转型发展之道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5-17

      因此,电力行业的碳减排既要考虑逐步减少发电用煤用气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量问题,还要考虑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转移到电力行业的影响。...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电力行业要承担其他行业电气化带来的碳排放转移,新增电能需求难以完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电力行业排放达峰滞后于其他行业更符合规律,也有助于全社会提前达峰。

      筹谋电力系统转型发展之道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5-17

      因此,电力行业的碳减排既要考虑逐步减少发电用煤用气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量问题,还要考虑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转移到电力行业的影响。...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电力行业要承担其他行业电气化带来的碳排放转移,新增电能需求难以完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电力行业排放达峰滞后于其他行业更符合规律,也有助于全社会提前达峰。

      来源:环球零碳2022-01-29

      有专家认为,日本这样做,可能锁定一个新的化石燃料行业,将增加澳大利亚的碳排放,这是搞碳排放转移。...文章认为,如果化石燃料制氢成为常态,相当于日本将把碳排放转移到澳大利亚。对于陆上风电项目选择有限的日本,一直在寻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1-11-09

      由于碳排放造成的影响不分排放地点,当一个国家排放标准比较高时,他就会往低标准国家转移,即碳排放转移。因此,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全球合作。在技术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全球合作空间很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08

      尤其涉及到跨区域传输、城市间碳排放转移的情况,到底该如何计算、各地占多少比例,尚无明确说法。”有地区积极“争表现”,也有地方抱有侥幸心理。...;《江苏省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已在7月底完成编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26

      此外,不同省份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人口流动、交通运输等关系紧密耦合,各自在测算碳排放量时,如果没有统一科学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标准,容易造成基础数据偏差,这不仅将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还将影响城市间碳排放转移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26

      此外,不同省份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人口流动、交通运输等关系紧密耦合,各自在测算碳排放量时,如果没有统一科学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标准,容易造成基础数据偏差,这不仅将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还将影响城市间碳排放转移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26

      此外,不同省份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人口流动、交通运输等关系紧密耦合,各自在测算碳排放量时,如果没有统一科学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标准,容易造成基础数据偏差,这不仅将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还将影响城市间碳排放转移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26

      此外,不同省份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人口流动、交通运输等关系紧密耦合,各自在测算碳排放量时,如果没有统一科学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标准,容易造成基础数据偏差,这不仅将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还将影响城市间碳排放转移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04-08

      ,通过省际贸易将部分碳排放转移到了外省;在省际贸易中,我国部分发达省份不仅让外省承担了部分碳排放,而且获得了来自外省的gdp净输入,在碳排放空间分配及经济效益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部分位于西部地区的省份则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15

      这就意味着有可能需要增加更多电力,增加更多钢筋、水泥、玻璃、化工等产品消耗,也就意味着碳排放压力增大。另外,产业在国内转移将带来碳排放转移。本来要转移出去的高碳产业,有可能逐渐转移到中西部。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09-24

      图 2 中国各省区市国内外的碳排放转移模式(单位:mt) 对于中国等地理范围广阔的国家,以各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识别各省区市在国内外碳排放转移关联中的地位,尤其在国内外关联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