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梯级水电站未铺开 多种鱼类濒临灭绝

2012-06-28 11:49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关键词:梯级水电站小南海水电站三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产博士的“污染的影响在长江流域也是存在的,但面对污染,水生生物至少可以选择迁移”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反坝人士为什么就不联想一下,既然,有这个道理成立,深入到重庆主城区的小南海地区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为什么你们还要大造舆论说那里是长江珍惜鱼类的最后栖息地呢?

最后,水产博士的“水电工程还是最主要的影响”和“但通道被阻碍,比如把葛洲坝下游中华鲟的产卵场被填了,它就没有选择了。”的说法,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谎言。通道被阻碍,并非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以有很多辅助过坝的手段。这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证明。否则的话,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河流上都建有了水坝,那么全世界的(洄游性)鱼类,岂不早就全都灭绝了?此外,即使有人真“把葛洲坝下游中华鲟的产卵场被填了”,我们也请水产博士放心,中华鲟绝对还会找到其它的新的产卵场。因为,能否变成产卵场决定的因素,不是那里的地形地貌,而是三峡水库下泄的水温和水质。

总之,历史的事实是:对于一度濒临灭绝中华鲟来说,葛洲坝建成之后,我们解决了中华鲟的人工增殖问题;三峡建成蓄水后,又给中华鲟在长江下游创造出了新的天然繁殖场。因此,我国中华鲟种群的数量,随着长江水电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客观的说,水电建设拯救了当地濒危鱼类命运的这种现象,几乎出现在了我国长江流域的每一座水电站建设上。公众之所以得不到这方面准确的信息,是因为我们舆论宣传常常被反水坝极端组织所误导。例如,目前为了反对小南海的开发建设,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声称长江几百种鱼类的都将如何如何。而据我了解,当地的实地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几年来在小南海地区捕获的鱼类只还有区区的18种。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鱼类濒临绝迹现象在长江流域已经非常普遍。目前唯一能够改变这一状况的,恰恰只有水电的开发和建设。如果我们的记者不带偏见的实地采访一下当地群众,一定会深切的感觉到水电开发对于长江鱼类保护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前提是我们的记者要保持客观公正。

在本篇文章中南都记者的某些采访和报道就有不客观、不公正之嫌。例如,文章中记者曾报道说“过去,大多数村民,会在夏天捕鱼为生。7-9月份是他们传统的捕鱼季。除去头年的12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的禁渔期,以及长江的汛期外,渔民每年打鱼平均能挣到5万元左右”

根据文章前后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来,所谓“渔民每年打鱼平均能挣到5万元左右”应该是比较远的过去,至少是几年以前的事情。而多年以前的我国农民平均收入,好像还不足五千元。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从事农业耕种和渔业捕捞的平均收入差距高达十几倍的话,那么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当然是大家都会一窝蜂的要去打鱼了。其结果当然是过度的捕捞和渔业资源的迅速枯竭。这一点其实在记者自己的采访文章中也可以得到证实。记者也采访到“张彬的妻子略微担忧,几年前,还能从长江里捕到巴掌长的鱼,现在——她用拇指和食指比划——‘就那么点’。”

然而,尽管事实已经如此,我们的记者还是执意要把渔业资源枯竭的责任推给即将建设的小南海水电站。因此,记者才会挑拨说“但这样的殷实日子,随着小南海水电站奠基仪式拉开帷幕,将变成未知数——工程一旦完成,整个中坝岛上的几千村民,未来将不得不搬迁到一江之隔的木洞镇去。摆在张彬面前的,不仅是新的生活,还意味着他们一半的生计——捕鱼,可能画上句号。”

请大家注意:南都的记者们就是用这种春秋的笔法,机敏的把渔业资源枯竭的责任推给能够保护珍稀鱼类和鱼类资源的水电建设。结合记者前面对已经建成的葛洲坝、三峡保护鱼类资源事实的否定。这篇欺骗公众和造谣污蔑水电开发的文章就这样出炉了。实际上,“长江鱼泪”确实存在,不过它的出现不仅不是在水电建设之后,而恰恰都是在水电建设之前。

确切都说,南都的这篇文章应该改名为《长江鱼泪:梯级水电站未铺开多种鱼类濒临灭绝》。结论是:加速长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尽快的解救濒危的鱼类,这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新闻:《长江鱼泪:梯级水电站铺开多种鱼类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梯级水电站查看更多>小南海水电站查看更多>三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