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页岩气之惑

2013-07-15 11:38来源:环球财经关键词:页岩气革命页岩气开发页岩气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成功不能复制

开发页岩气有如此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没有现成可学的经验,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绝不可能复制美国在页岩气方面的成功。

虽然中美页岩气储量都很丰富,但成藏机理却有极大不同。从形成年代看,美国页岩气主要形成于距今7000万年到4亿年的中生代至古生代晚期。而中国则主要形成与距今4亿到10亿年的古生代早期到元古代晚期。这导致中国的页岩气比美国的埋藏更深。美国主要页岩气矿藏集中在800米到2600米之间,但中国页岩气的埋藏深度大多至少在2000米以上,很多地方甚至在3000米以上。这无疑增加了开采的难度。

另外从沉积相上看,美国页岩气层以均质性相对较好的海相沉积层为主,而中国有很大一部分页岩气层为陆海过度相和陆相,均质性很差。虽然2011年我国在陕西省甘泉县打出第一口有产量的陆相页岩气井,粉碎了国内外部分专家提出的“陆相页岩气井不出气”的假说,但毫无疑问,陆相和陆海过度相页岩气层的开发相对要困难一些。

同时因为中国地壳构造比较复杂,页岩气生成后受到的地质改造破坏较严重,我国的页岩气资源保存条件较差,散失很严重。这导致即便找到好的页岩层,其中的页岩气含量也未必就高。对勘探和开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页岩气储量的分布上看,我国的情况也未必有利。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结果显示,除青藏高原外的页岩气资源,约15%左右分布在西北,约18%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约27%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约40%分布在长江上游及西南地区。

水资源相对匮乏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就很难大规模进行页岩气开发。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水资源可能不成问题。但这几个地区也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大规模开发页岩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页岩气与农业灌溉“争水”的情况。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在这一地区开发页岩气需要为占用土地支付更多的成本,也不太划算。长江中上游和西南地区山高路险,基础设施薄弱。无论是勘探、开采还是资源外运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在很多地方,想开采页岩气甚至需要先修通道路。

从石油工业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我国与美国也相差甚远。美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了一百多年时间,国内输油、输气管道多达50万公里左右,称得上密如蛛网,页岩气开采出来之后可以直接进入管网成为商品。而我国即便经过多年建设,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输油、输气管道6万公里。管网建设是需要时间的,没有捷径可走,这导致页岩气开采出来后很难商品化,对开发商的吸引力就要小得多。

同时,我们也应吸取美国开发页岩气当中环保方面的教训。

前文讲到,水力压裂液中添加的药物在长期扩散后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因此美国过去一直通过《安全饮用水法》对水力压裂进行限制,这方面施工要受到环保部门的监督。但在2005年,迫于能源需求的巨大压力,以及资本对开发页岩气并从中获得利润的需求,美国通过《能源政策法案》,废除了《安全饮用水法》中关于水力压裂的内容,解除了环保部门的监督权。

换言之,美国很可能是牺牲了未来几十甚至几百年的环境安全,来换取眼下对页岩气开发的辉煌成果。能否称为饮鸩止渴尚不能定论,但这么做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国土面积比中国还大,人口只有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他们或许可以这样做。但中国明显不行。别说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即便是长江上游和西南的几个省市,也集中了将近3亿人口,几乎跟美国全国人口相当。在这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如果因为开发页岩气造成水源污染,那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革命查看更多>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页岩气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