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报道正文

跨越27年的两起粉尘爆炸事故(组图)

2014-08-15 09:18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陈璇关键词:昆山爆炸工业粉尘除尘措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他们在大浴室热腾腾的喷头下冲洗身体,爱干净的姑娘还会擦上清香的雪花膏。但当他们坐在公交车上,身上的气味就能让人轻松地识别出,“你是亚麻厂的吧?”

那时,他们并不知道,细小的亚麻粉尘会有多厉害。就连技术出身、时任哈尔滨纺织管理局局长的沈克俭也对此一无所知。1987年初春,这位41岁的局长正踌躇满志地规划亚麻卫星城的宏伟蓝图,满怀信心地要把哈尔滨纺织业发展成为特色经济。

但大爆炸毫无防备地发生了。事后,有人称之为“神秘的爆炸”,还有人以为是“锅炉爆炸了”。省、市组成的3个调查组进行了4个多月的事故调查,但结论众说纷纭。当年7月,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专家彻查起爆原因。国家级的防爆专家来到现场,其中还包括核爆专家。历时22天,专家调查组揭开了谜底——这是由静电引爆亚麻纤维粉尘引起的爆炸。

沈克俭在调查报告上写道:“粉尘爆炸这种事故我没有经历过,书本上没有写过,老师也没有教过,所以,我不懂。”他还提到公安部编写的一本有关防爆的书里,“明确写着‘亚麻粉尘不会引起爆炸’”。这是沈克俭一生中最懊恼的认识盲区。

1987年的大爆炸之后,出版社专为此事赠送给哈尔滨亚麻厂一些技术书籍,其中有一本关于粉尘的小册子,是苏联人哈列佐夫等人写的,名为《纺织企业含尘空气的净化》。书中的第八章“除尘装置工作的防火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工艺进程中散发的麻纤维尘和空气一起能形成有爆炸危险的混合物,当出现火源时,就会产生强大的爆炸……”

这本书是苏联1981年出版的,中国的纺织工业出版社1985年6月翻译出版,亚麻厂的技术人员在爆炸发生后才看到。

哈尔滨亚麻厂爆炸20周年时,沈克俭写出回忆录《烈火丹心》。从此,他不断地梳理和反思着这场世界纺织行业最大的、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粉尘爆炸事故。

如今,回忆往事仍然让这个退休老干部感到沉痛。在早市上看见烧伤的人,他还是会很难受,“可能是当年亚麻厂的工人”。

8月的一天上午,75岁的沈克俭红着眼圈,哽咽着说:“我是有责任的,我是有罪的。”话音落下,便是长长的叹息。

他总结那场爆炸惨剧发生的根源,除了对“亚麻粉尘爆炸的无知”,最大的祸因是“重视产量、质量和效益,却忽视了安全生产”。

大爆炸一个多月后,苏联专家看了炸毁的厂房和设备之后,流着眼泪说:“没想到中国工人阶级用这么落后的设备生产出这么好的产品。而在我们国家同期建设的同类工厂已经改造了8次,我们已经用上了第八代设备!”

发生事故前,创造辉煌的哈尔滨亚麻厂实际上已老态龙钟。除尘系统和厂房设计都是35年前的,而且由于当时苏联科研和认识水平有限,厂房设计根本没有防爆要求,采取了大面积联合厂房布置和连通贯穿的空调,一处爆炸,火烧连营。

苏联在1972年颁布纺织企业防火安全法令,用于改建、重建纺织企业。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

或许,亚麻厂死伤工人的命运有机会被改变。时任哈尔滨亚麻厂厂长刘书伦,前一天刚指挥把西德的除尘设备搬进车间准备安装,3月15日凌晨就发生了爆炸。

从亚麻厂爆炸的血泪中,哈尔滨乃至整个国家获取了一个惨痛的教训。自此,国家设立粉尘爆炸科研项目,支持粉尘爆炸相关方面的研究,粉尘防爆研究火热一时。

2007年,距哈尔滨亚麻厂大爆炸恰好20年,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详尽的《粉尘防爆安全规程》。此时,粉尘已是工业领域里人们熟知的“隐形炸弹”。厨房里的面粉遇到火源可能爆炸,也已成为一个简单的常识。

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被炸出一个大窟窿后,调查组仅用两天时间就找到事故原因——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

调查组披露,这家涉事企业的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这些非法、违法行为令人震惊”。

原标题:爆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昆山爆炸查看更多>工业粉尘查看更多>除尘措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