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

2016-06-14 15:18来源:公共政策研究作者:范必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能源供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是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政策性金融业务带有明显的国家意志,而商业性业务则应当由银行完全按市场规则自主审贷、自负盈亏。我国在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前,政策性银行业务基本上由工农中建四家专业银行分担。银行一定程度上成了财政的“提款机”。专业银行为了盈利,倾向于多作商业性业务,少作政策性业务。但是当商业性业务出现亏损时,又往往归到政策性业务上,最终还是由国家来弥补亏损、承担风险。在1994年银行体制改革中,专业银行开始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型[7]。同时剥离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但是近年20年来,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的改革任务不仅没有完成,甚至出现了倒退。政策性银行加大了商业性业务的比重。商业性银行则将部分贷款用于公益性强、回报率低、还款周期长的政策性领域,出现了贷款投向与政策性银行同质化现象。挤占了信贷规模,加剧了期限错配,助长了影子银行发展。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不应再这样“混搭”下去。

(三)能源

能源供给侧的产业集中度非常高,主要的供给主体是电网企业和三大油气企业,他们直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虽然我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能源技术,但能源供给约束的问题仍很严重,表现为能源利用粗放、代际更替滞后、能源价格缺乏竞争力、煤电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等。消费者只能承受低效率、高价格的能源供给。

能源供给约束的原因,主要是能源商品属性不完整,市场竞争不充分:一是直接计划。能源是传统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管理最严格的领域,至今仍有很强的计划色彩。比如,各地制定发电量计划,对各个机组平均分配发电时间;电力的上网电价、销售电价仍由国家定价。由于电量和电价是由计划决定而不是供求关系决定,加剧了煤电矛盾。前几年电煤价格快速上涨,电价调整滞后,造成发电企业大量亏损;近两年电煤价格大幅下降,电力又明显供大于求,但电价没有相应下降。又比如,近年来全球油气价格大幅下跌,但国内成品油和天然气调价滞后,消费者仍然要承受高油价、高气价。使用计划手段模拟市场的定产量、调价格,无法灵活地适应供求关系和国际市场变化。虽然近年来全球一次能源价格大幅下跌,供给侧却没能为广大工商企业提供优质、经济、清洁、充足的能源供给。

二是双重体制。能源领域中很多行业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重体制特征明显。三大油气企业、电网企业的前身是国务院组成部门,虽然转制为企业,原有运行机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煤炭、电力、油气企业中国有经济比重很高,虽然国家没有向他们下达指令性计划,但有关主管部门通过考核、审批、人事任命、兼并重组等方式对企业管人管事管资产。这类企业很多又是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在行业中产业集中度较高,可以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向第三方开放、不让社会资本进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争,扭曲了供求关系。

三是监管不足。能源是网络型垄断行业较多的领域,包括电网、油气管网、城市电网和气网。这些网络的经营者既是能源的购买者也是销售者,处于自然垄断地位。世界各国网络型垄断行业的改革思路一般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网运分开,放开经营性业务”。监管主要体现在对网络输配业务单独定价,监督网络向第三方无歧视开放、网络建设向各类投资主体开放。目前,我国能源主管部门缺少对能源网络型垄断行业经营成本、合理利润、市场准入的监管。能源消费者缺少选择权,也不具备议价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定价。

(四)药品

人民群众普遍希望用上好药、新药、放心药,但我国的药品供给总体质量不高,“劣药驱逐良药”现象突出,国外发明的新药一般要10年以上才能进入中国。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看到很多“MadeinChina”的商品,但找不到中国制造的药品。

虽然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众多,但仍不能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很大程度上缘于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滞后,无法优化现有供给结构。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将科学标准作为评判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我国药品监管从原则上讲也坚持这一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因素干扰药品标准制定、审评审批、执法监督。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把关不严,使大量没有临床价值的药品由“地方标准”转为“国家标准”;为照顾民族感情,对民族药实行宽松政策;为维护社会稳定对一些不达标、不合格的药企从轻处罚。在诸如此类的因素影响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合格的无效药”。

造成药品供给约束的其它原因包括,药品分类审评制度不够完善,临床急需、确有创新的药品难以得及时评审;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的绑定尚未完全解除;药品监管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不齐;监管体制与国际不接轨等问题。优质药品供给不足,意味着低质药品占用大量医保资源。不但不利于保障公众健康,也极大地增加了财政负担。

以上在供给侧分析框架下,用土地、资本、能源为例分析了生产要素的供给约束,用药品为例分析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约束。此外,供给约束现象普遍存在于其它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领域。如在劳动领域,各种房屋限购、汽车限购以及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社会保障,抑制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限制了人才流动;在社会发展领域,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抑制了供给侧的活力。

相关阅读: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

原标题:范必: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供给侧改革查看更多>能源供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