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苏州市十三五规划:在华电江苏、大唐热电等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项目 开发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技术(全文)

2016-07-08 09:0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苏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突破精密重载数控机床制造、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制造、工程机械智能化精确控制、增材制造、MEMS器件微纳复合加工及高性能低成本封装等关键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自主研发。突出数控整机、大型特种成套设备和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培育形成高端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昆山和张家港、高新区、吴中区等地区的精密多轴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工业园区和昆山等地区的大型工程机械和成套特种设备产业、工业园区的微纳制造装备和图形化装备产业、工业园区和吴江等地区的半导体及光电子行业制造设备产业、吴江和常熟等地区的智能化电梯和升降机设备产业、常熟太仓等地区的中高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新区和昆山等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外延设备产业,以及张家港和太仓等地区的环保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新区高端泵阀产业加快发展。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共性基础材料。突破纳米硬质合金、纳米膜、纳米晶金属等纳米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开发高性能特殊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结构性材料。发展无碱玻璃纤维、氨纶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开发专用焊接、喷涂、密封、超导等特种材料。研发膜材料及组件,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及成套装置。开发先进陶瓷、特种玻璃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发展高纯石墨、人工晶体、超硬材料及制品。重点支持张家港等地区的石化新材料和高品质特殊钢产业、昆山和相城区等地区的光电膜、工业园区的纳米新材料以及吴江等地区的碳纤维和芳纶产业加快发展。

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突破资源管理、大数据存储、物联网感知等核心技术。发展关键领域安全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数据库软件等工业基础软件,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控制平台和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技术。拓宽信息服务与数字内容服务的应用范围,加快互联网精准搜索系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等发展,培育互联网+旅游龙头企业。研发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新型晶体器件,超导滤波器等。研发高速集成电路技术及芯片,纳米级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和昆山等地区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产业。支持高新区打造以POWER芯片、主板、服务器为核心的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支持昆山、工业园区等地区加快形成MEMS产业集聚。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开发太阳能光伏、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技术和装备,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制造新工艺。推进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大容量锂电池成组技术与设备生产,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促进驱动电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汽车电子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研发燃煤工业炉窑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技术与装备。推进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污水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保设备研发生产。重点支持高新区和太仓等地区的光伏产业、张家港和吴江、吴中等地区的环保产业、工业园区和常熟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新区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加快发展。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大力推进医学与信息、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构建生物医药、医工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研发高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差异化CT、彩超、磁共振等影像设备,新型便携治疗设备。开发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和检测试剂,传染病早期检测诊断试剂,新型系列肿瘤标记物检测试剂。研发生物医学材料,骨、牙、关节等系统用生物活性修复材料,人工器官等体内植入物。发展生物合成、生物芯片、生物反应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推进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等规模化制备。发展化学制药、高端仿制药和生物育种。重点支持高新区等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工业园区和吴中区等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转型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坚持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突出科技强农和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加快农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将苏州农业努力打造成服务城市、宜居生态、优质高效、科技创新、富裕农民和传承农耕文明的现代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2。

第三节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力支持龙头企业跨越发展,支持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引导企业集群式、生态链式发展,加快培育“四新”经济企业,打造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全力支持龙头企业跨越发展。坚持“工业强基”理念,把握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大趋势,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迈进,鼓励龙头企业以品牌资源优势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兼并重组,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强化创业投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协同支持。发展新型融资工具,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运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境内与境外,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并举的方针,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进一步推进地标型企业培育,培育发展一批有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地标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提升发现细分目标市场的能力和优化运营模式的能力。

引导企业集群式发展。进一步释放园区经济的增长能级,按照“一业特强”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平板显示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昆山、高新区集聚,并向下游终端产品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集聚区。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为重点引领产业,充分发挥中科院纳米所为龙头的纳米技术研究应用,以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成果应用带动材料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石墨烯研发生产在张家港、苏州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推动碳纤维在常熟、昆山集聚发展,新型差别化纤维材料在吴江、太仓集聚发展,光电材料在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昆山集聚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吴中、吴江、工业园区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昆山嵌入式软件,工业园区软件产品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以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高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以及以Power8核心芯片设计为核心的全生态产业链。以常熟观致、奇瑞捷豹路虎整车、丰田系列以及金龙客车为龙头,培育、整合、集聚苏州汽车配套产业链,在常熟、工业园区、相城区、高新区等逐步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加快培育“四新”经济企业。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推动互联网再造制造业,加快建立制造业网络系统,不断提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再造服务业,建设一批综合类、商品销售类、消费服务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商平台。加快发展B2C、B2B、O2O等多种形式的电商、平台运营商,鼓励发展垂直类电商平台,积极培育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引导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广“互联网+”模式,实施互联网企业创新培育和规模发展计划,鼓励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在苏州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机构。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等新业态。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发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分享经济模式,积极发展众包、众智、众扶、众筹等新业态。

第六章  建立双向互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大力实施开放提升战略,坚持区域协调、内外联动,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战略,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争创开放创新转型新格局,加快建立起双向互动与深层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一节  主动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积极呼应“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完善物流新通道,创新贸易合作方式,扩大贸易合作领域。坚持面向全球、互利共赢、优进优出,实施国际国内双向开放战略,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苏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拓展试点范围,不断优化通关业务模式和提高外贸服务水平。以苏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运营商的合作,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出口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集聚化发展,贸易市场向内外兼顾转变。鼓励先进技术与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努力成为重要商品进口集散地。借助中国(昆山)进口博览会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出苏州沿长江带的港口优势,积极培育苏州进口交易市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逐步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贸易业态比重。重点支持常熟服装城、东方丝绸市场开展内外贸结合工作,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试点。

加强对外投资和合作。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支持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协会、商会发展,营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人才、信息、金融等服务环境。鼓励有条件的上市企业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坚持引资、引智、引业并重,多元引进境外要素。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境外,大力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和境外加工贸易。探索开发区“走出去”发展和兴办国际合作园区新模式,在海上丝绸之路布局建设境外开发区。简化相关企业人员出境审批手续,对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项下的进出口物资给予通关便利;加大保险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用足用好出口信贷等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扩大投资贸易合作领域。抓住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机遇,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与贸易合作,扩大农产品、能源、工业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推动纺织、交通、机械制造等产品的出口。鼓励资本跨境投资并购,开展经贸、能源、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推进孟加拉国家电网改造和俄罗斯阿穆尔州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境外开发区,聚焦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巴基斯坦能源产业园、印尼新能源产业园、印度太阳能产业园、老挝商贸和文化教育产业园等五大枢纽的开发建设。加快完善物流新通道,重点推动“苏满欧”、“苏满俄”、“苏新亚”等国际班列运营发展,打通向西海陆口岸通道,加快推进二类水路(铁路)开放口岸建设,争取开通苏州港至东南亚的直达航线。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鼓励优势企业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培育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研发中心,努力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输出地。

第二节  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参与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共同打造全球城市区域,积极谋求创新转型新格局。

加强对接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推动沿江港口、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开发区积极与长江中上游区域共建产业园区、物流平台、信息平台、资金平台,启动特殊区域的进口一体化,强化对长江经济带资源的整合能力。以沪通长江大桥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跨江现代交通运输及物流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促进苏通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快建设苏通城镇群、城镇带以及现代服务业密集区。

主动对接上海新一轮发展。主动对接并复制推广自贸区成功经验,加快开展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大力推进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贸易多元化试点,积极争取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完善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推进太仓、花桥、环淀山湖乡镇、汾湖等与上海相邻地区融合发展,开展在产业功能、基础设施、市场和要素资源等领域的分工协作,构建苏州新的经济发展带。稳步推进太仓港集装箱四期、沿江港口等工程建设,打造集装箱干线港,全面对接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争取享受综合试验区相关政策,努力把苏州港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按照建设上海全球城市区域的方向,布局苏州轨道交通系统,加快推进苏州轨道交通系统以及苏昆沪市域快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17号线对接,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大虹桥商务区等核心功能区。

推动共建园区合作发展。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作双赢”的原则,深化南北挂钩合作,稳步推进南北共建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区等一批合作共建园区,以产业和合作园区的共建助推援疆、援藏和对口帮扶贵州铜仁等各项工作,提高共建园区的规范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特色化水平,使之成为苏州企业“走出去”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苏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