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宜昌十三五规划:推进猇亭热电二期等火电项目 建设一系列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19 08:1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尊重群众利益,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健康、养老等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快建设宜学之城

坚持学城共进、教育先行,建设教育事业发达、学习环境优越、优势人才聚集、适宜学习创业、具有创新创造和发展活力的“宜学之城”,实现教育现代化。

强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心城区、县镇配套学校建设,有效减少择校现象,确保义务教育高水平、全覆盖。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完成市一中和夷陵中学新校区建设。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开展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鼓励学校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形成教育教学特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加强特殊学校建设,推动特殊教育逐步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延伸,最大限度满足残障青少年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到2020年,80%以上县市区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发挥城区教育示范带头作用,扶持和培育一批省内一流、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名校。强化基础教育公平,完善助学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服务。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力争到2020年形成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互联互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课程改革,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加强职教集团建设,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做大做强市职教园,推进市职教园与县市职教中心联合办学、分段培养的办学模式。发展示范性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完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制度,健全和规范校企办学,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破发展高等教育。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新城,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各类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万人以上。支持三峡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支持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迁建及转型发展,办成全国一流、全省有影响的理工类应用技术大学。大力支持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全国100所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办好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把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三峡区域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新型旅游人才摇篮和鄂西旅游圈科学研究中心。支持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办成行业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的新能源建设高职学院。积极申办三峡航空学院。积极支持和吸引各类高校及科研院所来宜创办研究院、研究生院。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加快发展终身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平台,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加快发展早期教育、老年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公共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

加大教育改革创新力度。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逐步实行管办评分离,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化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组团发展等试验。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进招生考试制度和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内容、方法和考核、评价制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2、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国家健康城市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国家健康城市。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贫困家庭乡村医生服务签约率和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优化城区医疗资源布局,适当控制老城区医疗床位和大型医院主院区规模,优先建设新区综合医院分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在农村、贫困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兴建医疗机构,探索建立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打造15分钟卫生服务圈。加强农村“四化”乡镇卫生院、“五化”村卫生室建设。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市医疗行业探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扶持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建成区域性科研教学型综合性医院,加强其他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建设,使其成为所在辖区综合诊疗分中心,发挥连接基层医疗机构和龙头医院的纽带作用。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健康产业及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看护、母婴照护等高端医疗服务和传统中医药服务。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先发展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特色服务,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

创建国家健康城市。提高市民健康素养,促进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为全人群提供覆盖生命周期全过程、全程动态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实施“健康宜昌”行动,推进健康管理进社区,建设健康智能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医疗机构患者就诊信息、体检信息、健康监测等信息互联共享。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健康管理联合体建设、重大疾病全程健康管理等管理模式。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精神卫生、职业卫生、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应急指挥等现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和管理。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创建活动。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基本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服务和市场化养老服务为补充、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托底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到2020年,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总数达到2.9万张,城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5张。促进医养结合,打通养老与医保、健康卫生的渠道。加快建立覆盖所有“三无”人员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逐年增加对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老年优待工作,深入开展“银龄援农”和“银龄健康进社区”活动。

3、打造全民健身示范城和全国特色体育名城

发展民生体育,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城和全国特色体育名城。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大型体育设施,基本建成功能完备、中部一流的市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完成市体育中心和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加强县市区体育场馆建设,按国家标准建设县市区“四个一”工程(一个田径场、一个体育休闲广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游泳馆)。加大城市社区和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新增社区、村全民健身设施300套,着力打造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村(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加强新建居民小区、学校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和使用监督,确保体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场馆对社会开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支持社会组织举办体育赛事,积极举办农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机关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推广普及“长阳巴山舞”、“秭归花鼓舞”、“三峡船工舞”等本土特色原创体育健身舞项目。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完善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到2020年,50%的县市设立监测中心和乡镇监测站,进一步提高市民健身的科学化指导水平。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体育和竞技体育。依托独特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漂流、登山、攀岩、水上娱乐等优势体育休闲项目,坚持办好中国龙舟公开赛,扩大“中国龙舟名城” 和“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都”影响力。积极承办全国全省的公开水域横渡、公路自行车、山地越野跑、户外定向等休闲体育旅游品牌赛事,打造“中国户外运动之都”。加快发展竞技体育,确保优势项目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积极举办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国际体育赛事,引导和规范体育竞赛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增强体育产业综合实力。

(五)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发挥宜昌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全面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的新需求,努力建成“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国史,广泛开展新时期“宜昌精神”宣教活动,扩大社会认同、增进社会共识。加强信用宜昌建设,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设“志愿之城”。 加强国防教育,提升适龄青年爱国爱党爱军、自觉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全民公益行动,打造公益活动品牌。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组织开展重大政策、重大课题、重大典型宣讲活动,讲好宜昌故事,唱响宜昌声音,展示宜昌形象。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宣传宜昌发展成效和发展经验,进一步提升宜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宜昌史志资源发掘利用力度,激发全市人民爱国爱乡热情。坚持以主流价值传播为核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加快打造全国文明城市群。确保宜昌市在全国文明城市中争先进位,一批县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县)”行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

2、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音乐厅、大剧院、美术馆、科技馆、档案馆新馆等重大文化事业项目建设,完善县级 “三馆一院”和乡镇文化站“三室一厅一场”设施,确保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所有乡镇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大力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面完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千村千场千团”工程,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一批具有特别保护价值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持将三峡大坝工程、屈原祠、凤凰山古建筑群、黄陵庙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支持五峰联合鹤峰申报容美土司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现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县级以上城镇数字影院100%全覆盖。建成全市农村智能广播网(“村村响”),推动广电技术平台数字高清化改造升级。

3、增强城市文化品牌魅力

打造文艺创作品牌。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深入挖掘具有宜昌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着力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和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作家和艺术家。培育魅力城市文化品牌。着力打造“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建设环城南路历史风貌街。广泛开展“文化宜昌?全民阅读”活动,确保城乡居民阅读指数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打造节会活动品牌。统筹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中国宜昌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等重大节庆活动,支持办好清江画廊横渡接力挑战赛、宜昌三峡国际漂流大赛、中国长江环百里洲自行车邀请赛、三峡桃花艺术节、昭君文化旅游节、关公文化旅游节、嫘祖庙会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媒体传播品牌。支持市级新闻媒体改善基础设施,鼓励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引导不同形态媒体之间的重组合作,打造一批知名网站和名牌栏(节)目。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宜昌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包容和谐发展。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党派团体、社会组织等在民主协商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2、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风格化管理体系、广泛多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协商共治的规范化自治体系和联通共享的信息化支撑体系,进一步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运用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按标准完成城区新区52个新建社区和老城区127个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快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引导其依法开展活动。

3、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严格立法程序,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立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整合执法主体,减少行政执法层级,规范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促进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监督,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信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4、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探索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5、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全面推进平安宜昌建设。完善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放心城市。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人民防空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