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湘潭市十三五规划:加强火电行业治理 重点发展直驱型风力发电装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全文)

2016-07-29 08: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湘潭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2、塑造城市发展精品化形象

以释放发展空间、重塑功能形象为重点,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精心打造功能布局合理的城市中心区。高标准推进九华新城、万楼新城、岳塘新城、集约节约示范区等城市重点城市片区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成片改造力度,实现城区发展由“碎片化”向“功能复合体”根本转变。加强万楼、荷塘等城乡结合部和砂子岭、鹤岭、易俗河等城市出入口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改造提升全市性综合公园,增加区域性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数量,加强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建设,到2020年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人。加强主次道路沿线以及旅游景点、商业中心和街区等重要场所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拆除破旧质差建筑,改造临街建筑立面,增加绿化节点和开敞空间,打造城市亮点。加强城市建筑色调、绿地空间、夜景亮化的整体性规划调控,形成城市外部景观。

43、加强城市设施精致化配置

坚持超前规划和统筹实施的原则,科学安排水、电、路、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区交通路网。加快西二环、南二环建设,贯通城市二环;规划建设1条过江隧道,建成昭华大桥、杨梅洲大桥,启动河口大桥建设。完善城区“六纵六横”骨干路网,推进“通江达环”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支路网,加强道路及城市桥梁桥头堡“微循环”,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矛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建设约24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逐步消除城市“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统筹城市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立体车库,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问题;完善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充电桩等设施,推进步行和自行车等慢型交通系统建设。加强和改善消防、气象、人防、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设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

44、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三规合一”,强化城市规划管控。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权,注重发挥街道、社区作用,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倡导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加快“智慧湘潭”建设,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数字化大城管,整合住建、城管、公安、交通、环保、能源、工商等公共信息资源,拓展天网、全球定位系统(GPS)车辆监管等系统,构建立体可视化的“大城管”格局。坚持依法管理城市,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

第二节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主城区建设基础上,加快次中心城市、市域重点城镇发展,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次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心镇为依托、一般镇为基础的市域城镇体系,构建“一主两次、多点支撑”格局。

45、抓好次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湘乡市城区、韶山市城区两个次中心城市建设。

——湘乡市城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2万左右。突出长株潭西向中心城市定位,按照“东进、西优、保南、拓北”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北部红仑片区、中部旧城片区、南部东山新城片区和东部东郊乡建设,建设长株潭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

——韶山市城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万左右。按照“东城西景”的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推进沪昆高铁韶山南站片区和韶山高新区建设,以传承毛泽东思想、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精神家园为重点,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城市。

46、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打造精品,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促进全市小城镇加快发展。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推进乡镇撤并整合。实施扩权强镇,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先期培育花石镇、棋梓镇、银田镇等3个特色镇,支持楠竹山镇、姜畲镇,石潭镇,泉塘镇、清溪镇等国家级重点镇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镇。突出抓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供水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着力加快卫生院、文化站、中小学校、农科教中心、汽车站、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重点镇为中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农村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发展,形成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体系。

专栏11:湘潭市重点特色镇发展定位

特色镇 功能类型 发展定位

花石镇 商贸重镇 全国湘莲基地,商贸综合城镇

棋梓镇 综合城镇 水府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山水城镇、传统工业重镇

银田镇 旅游名镇 特色旅游小镇

楠竹山镇 工业强镇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乌石镇 旅游名镇 红色教育基地,隐山湖湘文化旅游区

白石镇 旅游名镇 白石文化旅游区

青山桥镇 工业强镇 重点发展制鞋产业和特色手工业

龙洞镇 旅游名镇 以高效农业为主的旅游小镇

壶天镇 旅游名镇 历史文化名镇、边陲交通小镇

虞唐镇 商贸重镇 以农副产品加工、中转为主的商贸型城镇

第三节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全域湘潭”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城乡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47、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以农村道路、农业节水、河流治理、清洁能源、环境整治、住房改造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事关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路网建设和公路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运营机制,加快自来水入户建设,全面实现农村安全饮水。推进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扩容和户表改造,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加强“三农”服务站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在特色乡镇、交通枢纽乡镇等地区建设较高标准的服务网络,完善邮政快递农资配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加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

48、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健全符合农村实际、城乡有效衔接的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积极实施一批惠民实事工程,逐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水平。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增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现在全市农村全覆盖。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和教师编制标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文化体育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改造,不断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49、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按照尊重意愿、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区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城镇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重点实行总体宽松、差别引导的城镇落户政策,中心城区和各县域城区、重点城镇,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面有序放开落户限制;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着重保障其随迁子女平等享有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权利,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事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增强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包容性城市。

50、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支持30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集中打造梅林桥、东郊、姜畬、银田、盘龙、昭山等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建立市领导联点包片机制,整合涉农资金,探索“产村一体”模式。”立足“山青、水秀、地干净、人文明”目标,开展清家园、清田园、清水源,净化、绿化、美化的“三清三化”活动。科学编制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通过并村集中、缩宅腾地,增加存量土地,整理农业用地,化零为整,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加快特色村庄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型、农产品加工型、观光旅游型、生态养殖型等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村庄。引导农民对农房、院落等传统风貌进行整修,保护修复井泉沟渠,保护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发掘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遗址。加强农村美化亮化工程建设,重点突出山体绿化、庭院绿化和三边(路边、屋边、水边)绿化,逐步培育成常绿阔叶林顶级森林群落。整治农村集镇和环境卫生。到2020年,所有建制村基本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专栏12:城乡统筹建设行动计划:

①城镇功能提质工程。实施市政设施养护精细化工程,加大地下渗漏与建筑安全治理力度,依托风光带的推进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绿网,逐批选取城市主干道实施绿化亮化改造、“穿衣带帽”工程,加快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大力推进市、县、乡镇“两供两治”工程。到2020年,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市交通基本畅通,城区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基本完成5个以上城中村改造,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完成25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

②城市人文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要求,抓好“十大重点工作”,建好“八大环境”。挖掘沿江千年文脉,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依托湘江、涟水、涓水、向东渠等水体,串联金霞山、法华山等山体,组团打造自然人文融合景观。重点保护城正街、十八总城市传统肌理的延续,推进窑湾文化旅游街区建设。到2020年,完成窑湾文化旅游街区、万楼新城文化休闲区、城正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齐白石艺术城等项目建设。

③城镇组团发展工程。重点加强五个城镇组团建设,即以棋梓桥镇为核心,辐射翻江镇、壶天镇、毛田镇;以虞塘镇为核心,辐射栗山镇、中沙镇;以月山镇为核心,辐射白田镇、金石镇、金薮乡,着力推进白田、金石、金薮三个乡镇的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发展;以花石镇为核心,辐射射埠镇、排头乡;以青山桥镇为核心,辐射石鼓镇、分水乡。

④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集中连片打造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每年推进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水、电、路、环境、通信设施改造。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推进“公路到村”、“油路到乡镇”建设。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强化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生活污水粪便处理。加强农村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第五章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乡发展新支撑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

第一节构建内外畅达的综合交通网

围绕建设大通道、疏通微循环、理顺关节点,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51、加快铁路网建设

制定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加快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建设,确保2016年底按时竣工通车,推进长沙地铁3号线延伸至沪昆客专湘潭北站建设。同时规划建设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与长沙、株洲对接,争取渝长厦快速铁路经过沪昆湘潭北站,把沪昆湘潭北站打造成长株潭西部重大交通枢纽,并抓好湘潭火车站的建设,全面构建“六纵两横”的铁路运输网。到2020年,形成“客运专线通达全国,城际轨道直达3+5城市群,核心内轨道通畅长株潭”的铁路网架构。

52、完善公路网建设

加快推进益娄高速及G60醴陵-娄底扩容工程湘潭段,争取将原长株潭外环高速湘乡至宁乡段(西北段)规划为长韶娄高速、沪昆高速及G60醴陵-娄底扩容高速三条高速的连通线,形成“三纵三横三支”的全市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与长沙、株洲的交通对接,全面建设好湘江风光带,抓好伏林大道、响水大道、白云路、昭山大道、九华滨江路、昭山滨江路、湘乡-韶山高铁站-长沙南横线等城际干道建设。完善市域内城际干道,重点抓好G320湘潭绕城线、武广高铁株洲站至沪昆高铁韶山站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推进城乡干线公路建设,抓好湘乡至青山桥、韶山-月山-水府庙、S219下摄司-易俗河-土桥公路(含下摄司大桥)等项目建设。推进国省干道提质改造。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重点升级现有的低等级道路,加快通村通组公路硬化和危桥、安保改造工程,拓宽改造农村公路1588公里,加强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养护,构建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到202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达到198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高效便捷、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湘潭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