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岳阳十三五规划:加快大容量清洁煤电机组发展 建设华电平江电厂、神华国华华容电厂等(全文)

2016-09-14 08:2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1: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岳阳文庙、平江起义旧址、平江县委旧址、任弼时故居、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屈子祠、铜鼓山遗址、罗子国城遗址、大矶头遗址、龙窖山堆石墓群、慈氏塔、湘阴文庙、左文襄公祠、岳州关、岳阳教会学校、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剧、岳阳花鼓戏、平江九龙舞、临湘花鼓戏、汨罗市抬阁故事会、洞庭渔歌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江花灯戏、平江民歌、屈原传说、屈子祠祭屈大典、柳毅传书传说、华容夹叶点子、岳州扇制作技艺、临湘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围绕建设标准更严、水平更高、市民更加满意的文明城市,强力推进诚信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等“十大工程”、着力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六大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推进道德讲堂、道德评议、道德模范评选、家规家训进社区进农家等道德建设活动,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传统美德。深入开展志愿者行动,建设“爱心城市”。

——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团结求索、先忧后乐”的岳阳精神,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传播正能量。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加强社会科学普及队伍建设。鼓励围绕“中国梦”、地方特色、革命历史等题材创作一批反映岳阳发展变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争一批作品进入全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行列。积极开展文学艺术、优秀网络作品、优秀科普作品等评选活动以及美术、书法、摄影等展览活动,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广泛开展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机关、书香村组、书香家庭创建,建设“书香岳阳”。

第四节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打造便捷惠民交通。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实施巴陵路、沿湖路、建湘路等主干道路提质改造,建成置田庄路、雷锋山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打通断头路,促进道路微循环。加强市政桥梁建设,提质改造和新建一批市政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公交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建设,加快岳阳东客运枢纽、南客运枢纽等大型客运站场建设,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二期工程。 ——构建安全可靠水利。加快实施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及分洪闸控制工程、蓄洪垸堤防加固未完续建工程、长江干流湖南段河势控制及河道治理工程和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完善中小流域防洪体系,统筹推进撇洪工程、治涝泵站、排涝水闸、调蓄内湖、排灌渠道等治涝工程,稳步推进重点中小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实施重要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加强城市防洪圈和“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构建“蓄泄兼顾、江河安澜”的防洪治涝体系。充分挖掘现有水源工程潜力,加强重点水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蓄、引、提、调”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市县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形成双水源或多水源供水格局,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源工程体系。稳步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灌溉保障水平,构建“灌排自如、节水高效”的农业灌溉体系。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供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建设一批规模供水工程,实施自来水厂扩容提质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构建“城乡统筹、保障有力”的饮水安全体系。加强崩岗、荒山、荒坡、沿河沙地等水土流失易发区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水利血防工程建设,构建“人水和谐、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专栏12: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防洪治涝工程。推进以钱粮湖垸、大通湖东垸为重点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及分洪闸控制工程,全面完成集成安合、君山、北湖、义合金鸡四个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加强长江干流湖南段河势控制及河道治理工程,实施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稳步推进14处大中型水闸和重点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青冲等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结合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饮水安全工程。重点推进汨罗市兰新供水工程、临湘市幸福岭水厂等5处规模以上水厂续建工程,通过工程改造、升级、配套、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质量。到2020年,实现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

水源保障工程。重点推进11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新建或改扩建10座小型水库。

生态水利工程。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平方公里,继续实施水利血防工程,开展河道保洁,建设城市所在河段河道保洁监控体系。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协调推进中石化仪征—长岭原油管道复线、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岳阳—株洲干线等油气管道建设,加快“气化湖南”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和重点乡镇天然气管线建设,基本实现重点乡镇天然气管道化,提高油气运输能力。规划建设湖南液化天然气战略储备中心(长江接收站),新建一批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液化天然气车(船)用加气站,提高天燃气储存和保障能力。协调推进蒙西—华中特高压交流工程荆门—长沙段建设,有序推进全市220千伏、110千伏和55千伏主电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逐步实施农村“低电压”升级改造,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加快推进电力智能化,改扩建一批大中型变电站,新建一批智能变电站和充电站,打造“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智能电网。

——促进信息互联共享。大力实施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全面推进城区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高行政村通宽带和光纤的比例。加快4G网络建设,实现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实现重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面覆盖和免费开放。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动IPV6网络商用。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强全媒体、融媒体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加快打造面向公众和产业服务的城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县信息采集、交换、管理和应用。加强物联网基础技术平台建设,推进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等技术和设备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促进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益民服务,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方便快捷、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体验。到2020年,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5%以上,3G/4G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以上,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以上。

第六章 县域壮大实力

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补齐短板、挖掘潜力的重要着力点,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第一节 放大县域经济特色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走出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之路,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

——推动县域经济错位发展。岳阳县,发挥连南接北、环绕都市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向北融入都市区,加强与中心城区错位、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快荣湾湖、张谷英景区开发,打造湘北生物医药、绿色建材、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临湘市,发挥滨临长江、省际边界、交通便利的优势,加快城市空间扩容和提质改造,提升湘北门户形象,加快沿江开发步伐,大力推进株冶绿色改造升级项目,做大做强滨江产业园,打造湘北工业重镇、湘鄂边商贸物流中心。华容县,发挥临江滨湖、省际边界的区位优势,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县城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田家湖生态新区,推进沿江开发,打造中国棉纺织服装基地、湘北鄂南边际中心城市、湘北西洞庭水陆联运商贸物流中心。平江县,发挥革命老区、毗邻长株潭城市群、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抢抓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机遇,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天岳新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进幕阜山、福寿山整体开发,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基地、食品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湘阴县,发挥邻近长沙、临江拥湖的区位优势,加快洋沙湖、金龙新区、漕溪港临港新区三大经济片区和五大旅游基地建设,积极构建芙蓉大道产业经济带和湘江生态经济产业带,打造长株潭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汨罗市,发挥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建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做响以屈原端午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打造全球华人端午文化旅游圣地、全国再生资源产业重要基地、长岳一体发展先行区。屈原管理区发挥农业特色鲜明、多重政策叠加优势,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率先整区推进规划全域化、土地股份化、产业融合化、建房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和保障一体化,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农村改革集中区、城乡一体示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到2020年,六县(市)城区均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Ⅰ型小城市。

——打造一批湖湘特色乡镇。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引领示范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发展,强化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发挥其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重要作用。鼓励具备条件和基础的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成为卫星城,有效疏解城市功能,分担人口和公共服务压力。以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为方向,依托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加快建成一批有示范效应的长江沿线中心镇、省际边界镇、特色产业镇、历史文化名镇。科学研判未来人口、产业集聚趋势,适当超前建设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交通、给排水、能源、信息、地下管网系统以及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传统和现代元素,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乡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探索推进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改革,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联结城市与农村、带动周边发展的小城市。

第二节 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突出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政策支持为引导,充分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打造富民经济、强县经济。到2020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10亿元。

——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健全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制订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培育、专业园区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依法向县域下放更多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赋予县域更大自主发展空间,激发县域发展动力活力。强化县域发展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向县域工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倾斜。大力开展“比学超”活动,健全完善县域发展考核激励机制。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相对集中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按照资源分布和产业基础进行科学规划,突出产业特色新建一批产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和城镇规模扩大。探索建立重点镇工业功能区,构建与省级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机制。引导和支持县域工业地产发展,完善县域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扶持政策,为各类创业兴业主体创造发展壮大的良好条件。到2020年,县市区新建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创新创业企业500家以上。

——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确立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的形象和地位。积极开展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评选活动,发挥其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带头作用。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国企平等合作,参与国企改制,支持民营企业联合重组、壮大实力。依法减少和取消各种限制条件,促使民营企业在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内加快发展。实施一企一策对口帮扶行动,在规模扩张、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的地方骨干企业。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坚持全域规划、多规融合理念,促进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全面完成合乡镇并村改革,优化镇村资源配置,系统编制完善县域城乡总体规划、集镇布局规划、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规划“多规合一”。到2020年,完成所有县域、镇域和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向村镇延伸,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资源均衡配置、倾斜乡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全面放开县城、建制镇落户限制,合理确定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与进城落户的联动机制。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向户籍人口提供转变为向常住人口提供,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平等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党组织、工会和社团组织,有序参政议政和参与社区管理,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镇。

——建设美丽幸福农村。深入推进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按照庭院化、景观化、标准化原则,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引导民居特色化、生态化改造,加强未批先建、一户多宅、超面积使用宅基地、围栏圈地、破旧空心房等治理,引导散居农户集中居住、就近就地转移,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社区,促进土地节约、空间集聚、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推进房前屋后、河渠道路植绿补绿,营造绿色生活空间。加强村庄卫生保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施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河、渠、沟、塘疏浚治理,加强水面垃圾和漂浮物清理,改善农村水环境。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沼气、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重视农村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丘陵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延续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到2020年,全市所有建制村基本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85%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建成200个以上美丽乡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