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廊坊市十三五规划:加快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工程建设 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全文)

2016-11-07 09: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廊坊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多元化深度开发国际市场。继续巩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努力开发中东、拉美、非洲新兴市场,支持中小型外贸企业抱团参加境内外专业展览,利用展会平台抓客户、抢订单、拓市场。

加快实现口岸海关通关便利化。大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及“区区联动”改革,深入开展关检合作,全面落实进出口货物在境内各口岸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三、加快利用外资步伐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利用现代化招商平台,采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团组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瞄准知名跨国公司,选择和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力争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项目落户廊坊。强化技术引进和消化,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十三五”时期,实现全市外资主体结构持续优化,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投资比重不断提升;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稳步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吸收外资较快增长,逐渐成为外商投资领域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引进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逐渐成为吸收外资的主阵地,外商投资的集约化发展趋势更明显;外资来源地结构持续改善,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制造业开放,进一步放开对一般制造业的股比限制,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进一步开放金融领域,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吸引有实力的境外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开放现代物流业,鼓励外商投资物流设施、物流网络、信息配套服务等,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促进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探索发行境外债券等融资途径。拓宽间接利用外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外债结构,采用政策导向型、结果导向型等新型贷款工具,获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低成本长期贷款。

完善利用外资管理机制。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依法保护外商正当权益,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建立外资项目信息储备库,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和项目洽谈应急反应机制,促进外资项目因地制宜、顺利实施。

四、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

抓住国家将河北作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示范省契机,以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为重点,鼓励优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境外建立长期稳定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化工、建筑材料、交通路桥、勘察设计等工程建设,带动设备、原材料出口和对外劳务输出。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与中东欧、拉美国家合作取得更大突破。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西欧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以获取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引导企业加大对澳洲、非洲、拉美、中亚等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力度。创新合作模式,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培育跨国公司,推进重大境外生产基地项目、资源开发项目和境外工业园项目,力促早落地、早投产。加强监管服务,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指导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和国际市场规则开展本地化经营,引导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增强资源、生态、环保意识,推进境外中资企业与当地融合。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加大信息服务、政策宣讲和人才培训,加强境外安全风险的防范和应对。

第八篇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新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民生投入,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十三章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继续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一、

实施创业就业促进工程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筛选重点投资项目的重要因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形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京津两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优势,推进京津廊区域人力资源市场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优化就业结构,鼓励实施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等办学模式,推进学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大力开发基层服务岗位和见习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提高就业创业人员素质。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围绕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需求,加快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劳动技能。加快开发职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系统,着力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加强自主创业培训力度,帮助学员树立创业理念,不断完善创业培训的各项政策,提高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培育一批创业培训示范基地,优化培训师资结构,开发各类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项目,着力提高培训质量。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职业培训活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一批行业高级蓝领。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建设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提升公共职业培训能力。

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指导、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增加公益性岗位,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开展定向帮扶和援助,重点帮扶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形成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积极鼓励自主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促就业,培育创业主体,降低创业门槛,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支持创业、服务创业、鼓励创业的良好创业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畅通信息渠道,为城乡求职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信息服务对称与共享。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业。

二、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工程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综合考虑物价、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因素,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现同城同酬;鼓励事业单位进行收入分配方式探索与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及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企业工资指导线管理,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进一步促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获取应得报酬。

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健全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提高补偿标准,增加农民土地增值收益,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的开发支持力度,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抓好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整体素质。建立良种良法推广机制,加大良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快实用技术推广步伐,使良种良法相配套,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到农外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工资形式增加农民收入。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居民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将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转化为经营性产权,开展股权、债权、知识产权质押和抵押融资,依法增加红利、租金和利息等财产性收入。规范发展实业投资和租赁服务,规范房屋租赁、收藏品投资、房地产等市场,依法保障居民不动产权及其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权利,保障形成可交易的流动资产。

三、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参保扩面激励机制,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统筹层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和保障能力。

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探索推进个人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

完善基本医疗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进个人帐户,开展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相互补充和衔接发展。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率先推进京津廊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构建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立工伤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创新保障性住房提供方式,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重,探索建立保障对象和政府共有产权制度。通过购买、长期租赁社会房源和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扩大保障性住房来源。推进保障性住房政策向乡镇延伸,将符合条件的乡镇教师、医护人员、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提取、使用、监管机制。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将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纳入城镇棚户区改造范围。

加强困难群体救扶。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病残等政策。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到2020年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0%。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构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应急体系,建立医疗救助与慈善援助衔接机制和平台,医疗救助重点对象年人均筹资增长率达到18.5%。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发展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医疗、康复、就学、住房等专项救助措施,健全康复服务网络,扶持发展福利企业,培育服务残疾人的社会组织,全面推进城市“无障碍”化建设。深化殡葬改革,完善殡葬设施,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建立生态殡葬奖补制度。

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以“智慧社保”为着力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扩充社会保障卡功能,推行医保结算“一卡通”。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加强保险稽核和风险管理,维护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平稳运行。

四、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全面普及提升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利用富余校舍、教师兴办幼儿园(班),支持乡镇举办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配建幼儿园。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增加市区、县城中小学数量,初中向重点镇集中,加快新建居民小区及旧城改造配套学校建设。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建设,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探索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推动城乡学校共建共进,实行城市、县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制度。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

加快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整体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向县城、产业园区集中,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中心,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式发展。支持民办高中和职业学校建设发展。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大力发展市区高等教育,优化市域高校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五、实施健康廊坊工程

大力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发展“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完善新农合制度和监管体系,健全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经办机构,提高管理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推进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性质,破除逐利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的长效补偿机制,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价格、支付制度、药品采购等综合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局,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推进全科医师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节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严厉打击故意扰乱医疗单位秩序的行为,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到2020年,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5.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4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0人。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改善重点人群健康状况,以妇幼、慢性病、老龄人群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开展健康素养促进。

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吸引京津知名三级综合医院和特色专科(中医)医院在廊坊建设附属医院、开设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构建诊疗绿色通道,逐步形成“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机制。推进区域间卫生应急、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完善信息通报、定期会商、协调联动、技术交流等合作制度,提高区域综合防控处置能力。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精神卫生防治服务、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大打击非法行医行为的力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健全医务人员医德考核考评制度;加强大健康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发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药品电子追溯服务。大力强化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体制机制,努力建成中医药强市。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努力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左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0.15‰左右。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开展一孩、二孩生育登记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大留守流动流浪儿童群体救助和保护。加强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场所)建设和利用。重视家庭教育,90%以上城乡社区建立一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一体化服务的儿童之家。

六、实施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源头治理,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日常监管和风险管理,深化集中整治。加快建设“智慧食药监”信息化系统平台,推进建设“四品一械”监管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快食品药品电子监管追溯体系、质量标识制度和食品药品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监管机构、队伍、能力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职业卫生),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大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建设,增强社会动员能力,提高整体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环境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

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加快质量兴市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名牌战略实现全市质量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完善环境、科技、金融、财税、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强化质量考核,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不断提升消防综合实力。推动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扎实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及时调整消防专项规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健全灭火与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建立社会化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平安廊坊建设。推进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增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综合执法联动机制,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进群众信访工作体系建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推行信息等级保护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打造具有广泛认受性的公共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反应机制。

此外,积极有效推进气象、地震、档案、人民防空、文物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廊坊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