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附十三五重大项目)

2016-12-06 13:2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装备节能改造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健康医疗服务

满足百姓高品质医疗需求,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康复疗养、健康管理等产业,形成贯穿制造、服务与管理全程的健康医疗服务产业链。

——医疗服务。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与普惠民生良性互动。鼓励公办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建设专科医院,发展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和高端家庭医生服务,重点开展整形医学、康复医学、医学美容、高端临床体检等特色医疗服务。以信息化、物联网发展为依托,构建城乡一体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移动医疗服务。

——康复疗养。整合疗养康复资源,发展高端精准疗养服务。改善现有疗养院、疗养公园的硬件设施条件,进行特色化运营与整体营销。引入社会资本,在桂西、桂北和沿海地区规划建设高端疗养康复基地,发展特色疗养服务。主动对接国家精准医疗计划,争取实施巴马精准医疗试点,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怡养服务网络,打造独具广西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康复愈养区。

——健康管理。重视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发展健康数据管理、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服务,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行业治理大数据、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公共卫生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服务,拓展集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建立于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培育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

四、健康食品开发

以增进健康为目标,按照“定位高、品牌响、链条长、集聚度高”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发功能型保健品、健康饮用水、健康农产品,制定和严格执行各类标准,提高食品安全性与健康能级,形成高品质、多系列、高效益的健康食品产业体系。

——功能型保健品。围绕抗疲劳、抗衰老、抗氧化、强免疫、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大力开发系列功能型保健品,重点开发功能性果蔬产品、海洋生物保健品、天然果汁酸乳制品、天然活性产物、多肽类功能性食品,着力提升火麻类、蜂产品类、富硒类、珍珠粉类、茶类和维生素类等保健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发展新一代功能型营养食品,加强红茶、新型茶饮料和多元复合茶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山野葡萄酒、特色果酒风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健康饮用水。发挥广西饮用水天然、安全、营养、健康等优势,挖掘原生水、小分子团水、弱碱性水、极软水、负离子水、富锶水的开发潜力,实施千亿元健康饮用水产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产品及系列精深加工饮品。加快推进广西天然优质饮用水国家地理标志和国家标准建设,推动巴马统一、巴马丽琅、九千万和巴马活泉等一批高端矿泉水进入广西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系列,合力打造特色天然优质饮用水与健康消费用水著名品牌,基本建成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市场占有率的生态长寿天然饮用水产业基地。

——健康农产品。依托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养生长寿”为主题的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海产品,重点发展盘阳河流域有机稻米、有机山茶油、珍珠玉米、火麻、核桃、香猪、三乌鸡、有机茶等特色农产品,加强桂北地区富硒水稻、富硒罗汉果、富硒沙糖桔、富硒荔浦芋、富硒香米、富硒茶叶、富硒灵芝、富硒禽蛋肉等富硒农产品生产试验、示范及新技术推广,壮大桂东南地区六堡茶、坚果、八角、玉桂、软枝油茶、石斛、桑树以及蔬菜等特色优势种植业,推广使用先进节能生产技术,大力拓展外海远洋渔业。

第五章 重大行动

第一节 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一、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和国家重大计划、重大工程的导向作用,整合区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加强智能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石墨烯、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工业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等重大产业技术的攻关,夯实产业创新基础。组织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部署创新链,推动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发展。

二、建设一批功能型创新平台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布局建设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并升级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新兴产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撑。构建科技创新“飞地”,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在国内外科技创新高地建立我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高地的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资源,不断提升我区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三、创建一批新兴产业创新联盟

鼓励开展区域合作,建立完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新兴产业企业以成套装备工业设计为突破口,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柔性引进、技术联盟等多种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内外新兴产业高地形成源头技术孵化与产业化落地的阶梯分工,弥补本地科技创新资源的不足。重点建设机器人、石墨烯产业、3D 打印、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第二节 产业化促进行动

一、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整合优化各类行业补贴政策,推行定向扶持机制,促进中间产品市场的培育和要素市场的形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强化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对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撑作用,推进一批创新技术的试验、验证,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大产业化发展力度,重点推进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石墨烯、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制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饮用水等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二、推动科技成果向重点产业园区转化

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的要求,对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推动新兴产业以及各种重大科技成果、领军人才等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园区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和集聚增长。重点推进南宁高新区生物制药产业园、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南宁富士康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柳州科技园、柳州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桂林高新区花江生态科技园、桂林北斗导航芯片产业基地、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北海软件信息产业园等建设,形成一批以重大科技成果为支撑、集群化发展的新兴产业基地。

第三节 新兴企业培育行动

一、打造“旗舰”企业

实施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商计划,引进一批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产业战略联盟,集聚关联企业,通过企业间兼并收购、相互持股等方式,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圈促进集聚发展。实施“百十亿” 大企业成长计划,引导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向骨干企业集聚,力争打造一批年营业收入达 10 亿、100 亿乃至 500 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大企业、大集团。

二、壮大小微企业

深入实施“万家小型企业上规模”工程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程”,打造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和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信息网络体系,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和提高审批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自治区认定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各部门联合强化生产要素配置,统筹运用建设用地、用电优先、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迅速壮大小微企业群体。

第四节 市场培育行动

一、实施一批市场培育重大示范工程

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加强对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培育,组织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推进以成套工程施工机械和高性能液压件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以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以高性能结构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以现代中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节能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环保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先期市场培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清单。

二、拓展市场空间

鼓励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健康产品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鼓励新兴产业领域企业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引导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将实施商标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优先扶持新兴产业的商标发展。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品牌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品牌发展的高端化、国际化。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节能改造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