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发展清洁高效燃煤发电装备(全文)

2017-01-13 14:1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火电机组燃气轮机超低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发展态势。 “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要求。

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 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围绕全球共同挑战,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 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 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将显著改变创新生态,优秀科技人才成为竞相争夺的焦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和机遇期。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新形势。 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战略高技术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众多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在许多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的关键阶段。 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使创新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之首、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省科技工作面临新要求。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 六个基本特征” ,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持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推动产业升级的需求看,我省目前工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 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逐步走向精细化、高端化,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需求看,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着力寻找未来发展新动能。 要突出高

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依靠创新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集中精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大力培育创新产品,以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重点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发展新空间,使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

从推动科技经济结合看,目前我省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大力提高,区域创新资源配置不平衡,军工科技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环境还须完善,创新人才动力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科技与经济结合仍不够紧密等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 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 明确提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 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必须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把创新驱动作为实现我省“两个跨越” 的核心和关键,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全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指导方针,认真落实省委《 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系统完整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潜力与活力。 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 健全政府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效率地配置创新资源。

坚持开放合作。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自主创新。

坚持人才为先。 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把建立完善激励人才作用发挥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强化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益对接,赋予创新人才更大的科研决策权。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二)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要阶段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全省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创新型四川。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进入全国领跑行列。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2. 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 0. 8%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7. 5 件。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壮大。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 R&D 人员数达到 32 人年 / 万人,培养一批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人才优势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 400 亿元; 公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 8%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5000 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规模超过 2 万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 30% ,科技( 进步)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60% 。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表 1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三)总体部署。 未来 5 年,我省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科技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加强系统谋划和部署。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在高新技术、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科技服务业六大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新体系。

围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强创新资源整合,集中时效,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培育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强化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 加快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创新能力,持续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头供给。

围绕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科技经济结合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为重点的创新区域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高新区。 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围绕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推进各类孵化载体建设,加强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围绕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跨区域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跨境跨界流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机组查看更多>燃气轮机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