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瞭望|揭秘中国核燃料安全生产

2017-04-14 11:29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作者:安娜 高敬 陈文仙关键词:核电核燃料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世界最高等级的“安全生产”

先进技术纵然能够保证核电“粮食”的供给充足,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关心的永远是核电站的安全性。那么,中国核燃料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核电站的“粮食安全”?

走进中核北方的核燃料元件生产一线,在偌大的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车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所遇工作人员寥寥可数,车床中间的通道上,只见一个个黄色的AGV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航车)一刻不停地穿梭忙碌搬运燃料。当本刊记者挡住这些“小黄人”的去路时,其自身固有的避障探测系统会第一时间发现,使得它们在劳动之余,还懂得礼貌让路。除此之外,它们还具备自动充电功能,“累了”就会回到充电器旁乖乖给自己加满能量。

据中核北方总经理助理、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厂厂长张杰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包括上料、转运、加工、下料等多个步骤,原来大部分由人工操作,占用人员多不说,效率也不高,容易出错,现在这些任务都由各类机器人承担了。AGV小车这样的搬运机器人只是车间里众多机器人的一种。

“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的生产实现自动化后,不仅精简了工作人员数量,还优化了人员结构。现在的一线的工作人员,已由原来的手工劳动者,变成了生产过程监督者。”张杰说,“目前全厂储备了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设计、软件编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30余名。”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车间的控制室看到,自动化的操纵监控系统,将生产环节的各个角落都集成在电子屏幕上,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台前,就可以监测到车间的实时生产情况,第一时间通过电脑操作控制生产流程。

除此之外,在核燃料生产领域,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术也正被引入应用。2016年1月,中核北方在国内首次成功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CAP1400自主化燃料组件管座。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核燃料元件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

“例如,防异物板一类零件采用常规加工方式时,最快也需要2~3小时的加工时间,但是按目前5kg/h的3D打印效率计算,该零件理论加工用时仅需10分钟左右。”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七车间副主任何俊杰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整套智能化生产,一方面保障了我国核燃料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核电站运行安全。我国目前燃料元件破损率小于千分之二点五。

“按照国际标准,核燃料元件产品质量指标是堆内破损率低于万分之三。目前我们压水堆和重水堆燃料元件的堆内破损率远远优于国际标准。”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军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中国与加拿大、韩国、阿根廷、罗马尼亚等重水堆国家相比较,破损率最低,仅为万分之零点一六。

就核燃料厂本身的安全性而言,据专家介绍,核燃料中仅存在天然放射性核素,不存在人工放射性核素,放射水平比较低,职业照射风险小。从国际经验看,核燃料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六氟化铀泄漏事故,但发生概率极低。由于核燃料中铀-235含量不超过5%(远低于原子弹要求铀-235含量90%的水平),几乎不可能发生核临界事故。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30多年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始终保持良好安全业绩,核电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不断降低。

原标题:瞭望|揭秘中国核燃料安全生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