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找到世界第一能源大国的短板 也就抓住了未来几年的投资机遇

2017-06-14 16:4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徐东杰 赵春阳 王利兵关键词:火电灵活性改造调峰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管理学和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的盛水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而是决定于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短板”长度决定事物整体发展高度。

进入21世纪,我国能源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能源消费总量世界第一、新能源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炼油能力世界第二等成就不断跃入公众眼帘,“能源木桶”越做越大。但是能源系统在做大“水桶”容量的同时,“装水”能力却提升不多,部分能源设施建设滞后、非化石能源占比过高、能源与环境发展不协调、能源整体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用能困难的情况。为建成《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目标,推动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找到能源发展的短板,嵌入合适拼板,挖掘能源系统这个“大木桶”的最大利用潜力。

短板在哪里?

从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新的特征和变化来看,能源行业的短板问题突出体现在开发布局发展不平衡,配网“最后一公里”建设滞后,能源调峰能力水平不高等方面。

能源开发布局长期向西倾斜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禀赋呈现逆向分布,消费重心位于资源相对贫乏的东部沿海省市,其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70%左右,但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例少于20%。因此,为了在发展窗口期及时支撑东部经济发展,我国选择了快速见效的“大基地+远距离输送”的能源开发模式。以电力“西电东送”为例,“十二五”期间我国“西电东送”规模从1亿千瓦增长至1.4亿千瓦,5年内输电规模增长40%,建成了世界领先的跨区域输电网架。但有得必有舍,“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在成为行业发展焦点的同时,客观上忽视了同样优秀的分布式能源,“十二五”末分布式天然气装机规模约380万千瓦左右,仅占发电总装机0.25%。同期相比,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分布式天然气装机已达到9000、5000、3800万千瓦,可见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实际上,在我国能源流的终端地区有着良好的分布式能源开发条件和潜力,尤其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更高的要求下,理应搭乘新能源这趟快车迎头赶上。但是受基地式发展思路的影响,当新能源发展起步时,关注点也在基地式开发上,东北、华北、西北成为了开发的重点地区,“十二五”上述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约1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增量装机74%,进一步抬高了能源开发集中度。因此当面临本地市场需求不足、东部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等不利局面时,基地式开发模式开始出现了消纳问题,2016年全国范围内弃风、弃光、弃水电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千瓦时。总体上看,开发规模过于集中的问题,已经开始影响能源供给系统的整体效益。

“最后一公里”建设还很滞后

面对规模屡创新高的能源主干网架,配网“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却相对滞后,能源普遍服务并没有惠及全民,乡村能源建设和服务薄弱,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还存在着用电质量差、无气可用等情况。

配电网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我国配电网发展整体仍显滞后,特别是农村配电网存在结构薄弱、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低、供电质量差、装备水平还较落后等问题。在一线城市配电网已在追求“6个9”可靠性的时侯,2015年农村电网户年均停电时间12.74小时,是城市用户的3倍以上,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停电时间是以天为单位,电力发展的红利并没有平均惠及到全部用户。

“十二五”期间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16年底天然气管道干、支线6.6万公里,配气网管网约50万公里。但与国土面积相仿的美国相比仍相差巨大(美国输、配气管道长度分别是中国的7.7倍和5.4倍),尤其是长输管道连接线和地方配气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外天然气利用水平不高,县城、村镇燃气普及率分别为76%、52%,用气人口比例有待提高。

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电力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一直进行优化调整,用电负荷“峰谷差”逐步拉大,加之近年风电、光伏等波动性装机大规模并网,对系统调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受电源结构的制约,我国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略显不足,“十三五”期间,全国电力系统需提升调峰能力约4400万千瓦,调峰能力提升需求重点在“三北”地区,其中东北需提升约1000万千瓦,华北需提升约1300万千瓦,西北需提升约2100万千瓦。

天然气方面,受冬季采暖及煤改气的影响,我国冬季天然气消费量激增,供气紧张,而夏季市场供应则表现为总体过剩,季节性峰谷差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有效储气库容约60亿立方米,仅占全年消费量的3%,而预计2020年北京的季节性调峰需求就将达到50亿立方米,很明显现有的天然气调峰容量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每到冬天用气高峰,天然气供应都成为牵动各方神经的大考,造成天然气消费和运输等一系列问题,部分用户被迫停供,阻碍了天然气健康发展。

短板怎么补?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能源体系建设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上述短板的存在,始终让人感觉略有美中不足。《规划》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关键点,那么“十三五”期间这些短板又应该怎么补呢?

东、西并进齐头发展

一改以往大规模生产加外送的能源供给模式,此次《规划》提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合理控制大型能源基地开发规模和建设时序,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就地消纳比例,根据目标市场落实情况推进外送通道建设。能源消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降低对外来能源调入的依赖。”按此思路,西部资源富集地区需把握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节奏,循序渐进地增加电力外送规模,完成煤炭产业现代化升级改造,优先将存量资源用足用好,而后视市场走势适时开发增量资源;中东部地区应充分挖掘自身能源资源潜力,主动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风电、光伏、储能等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合理控制煤炭开发规模,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提高能源自给率和清洁化开发利用水平。

原标题:找到世界第一能源大国的短板,也就抓住了未来几年的投资机遇 | 能源规划权威解读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灵活性改造查看更多>调峰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