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十三五”收官之考】煤炭:产能之考

2020-03-19 17:57来源:《能源评论》作者:韩文科关键词:煤炭去产能十三五能源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随着“去产能”指标任务完成,煤炭行业需要全面走向高质量发展,即通过绿色开采和智能开采,深挖行业自身潜力。

(来源:《能源评论》 作者:韩文科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十三五”开局伊始,我国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居于首位的“去产能”是重中之重。

能源行业的“去产能”重点围绕煤展开。201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煤炭行业过剩产能问题,并明确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更大力度的保障政策;2017年后,煤电也被纳入行政去产能的重点领域。

此后几年,煤炭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最明显的改变是煤矿和煤电数量骤减。2019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指出,2016年以来,煤炭、煤电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其中,煤炭累计退出落后产能8.1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

完成数量要求只是落实“十三五”目标的一部分。从2016年至今,煤炭和煤电行业由做大规模转向做强技术,由低端采掘转向高端生产,由调整方向转向优化结构,积极开展深层次转型,优化行业生态,重塑市场环境。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已完成去产能基本目标的煤炭行业还有哪些深度任务?转型中的煤炭市场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三项后续任务亟待落实

过去几年中,去产能给煤炭行业的深层次改变,不仅表现在煤炭数量上,还体现在价格和结构上。

2012~2016年,我国煤炭价格下行压力大,煤企亏损严重。2016年后,随着去产能的深入和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煤价开始企稳并快速反弹,并在此后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向上的走势。对于转型中的煤炭行业,价格提升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如果煤炭产区饱受债务压力,企业自身负债累累,自身造血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就难以获得发展的动力。煤炭价格的拉升,不仅成为这些煤炭产区的动力,而且给优化整体行业生态创造了条件。

此外,煤炭和煤电行业在过去一直是外延、粗放式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定惯性。而去产能的措施,让行业开始摆脱惯性,促使企业结合世界能源变革的趋势,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并在基于区域特点的情况下优化现有结构,对出现的过剩产能提前化解。通过这些优化措施,行业及时止住发展过快的脚步,回归到与整体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上。同时,措施也给未来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2020年,煤炭行业的重点工作将是巩固上述基础,为“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做好准备。而要巩固基础,落实去产能的三项后续任务不可忽视。

任务之一是对关闭矿山的后续治理。中国工程院《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回收及节能战略研究》显示,到2020年,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将达到1.2万处,到2030年数量将达到1.5万处。因此,进一步挖掘并利用废弃矿井的煤、气、水、地热等能源,提升产能水平,对当地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任务之二涉及对工人的转岗安置。在推进“去产能”的过程中,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数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数已从2013年的530万人降至2019年年底的347.3万人,降幅达到43.2%。由于煤矿所在区域产业单一,社会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弱,内部安置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地方政府资金不足,也影响到安置的进展。因此在2020年,需要细化转岗安置,进一步拓展职工分流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补齐相关资金缺口,特别是对再就业或创业的被安置职工提供税收等优惠。

任务之三是周边生态修复。被关闭煤矿形成了大量废弃矿山和矿坑,不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问题,也影响到矿区的后续发展。因此,需要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吸引高端人才,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传统资源型地区的后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持。

2020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煤炭行业的发展不会再大规模去产能,亦不应过于强调外延式多元发展,而需回归煤炭本身。通过绿色开采和智能开采,继续深挖煤炭行业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所谓绿色开采,不是单纯完成矿区绿化或者植树任务,而是要体现矿山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优化。2018年,我国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切实推进标准落地,就要在更多煤矿践行绿色理念,建设现代数字化矿山,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科学利用垃圾和废水等,发展循环经济,把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所谓智能化开采,则是要用新的技术带动发展,将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中。2019年,国内首个无人采矿5G应用技术已经在河南落地,项目除了有效节省成本,也提升了矿区的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下一步,煤炭行业需要继续推动智能化做大、作深,除了推进井下无人智能开采工程,还可以通过建设矿山交易统一结算平台等方式,全方位推进智慧矿山建设。

供大于求将是长期趋势

2019年,煤炭市场整体供大于求,2020年,供大于求的趋势还会延续。

煤炭的第一大用户是发电。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4.5%。2020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在稳定的前提下,电力需求增速也会较为平稳,煤炭需求即便有增长,但增速不会太快。

此外,煤炭的主要用户还包括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2020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上述行业发展速度不仅不会有太大的增加,可能还会有适当减少。因此,对煤炭的需求增长也不会过大。所以从用户侧角度看,煤炭市场供给基本和产能相适应,或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还会继续。

除了需求端,进口的变化也将影响2020年煤炭市场。

2017年开始,我国对煤炭进口采取诸如严控劣质煤进口、限制部分口岸煤炭进口业务、贸易企业禁止报关、“一船一议”、延长通关时间等调控措施。上述措施实施以来,2017年2018年进口量分别为2.7亿吨、2.81亿吨,进口增速分别为6.1%、3.9%。2019年部分时间、部分口岸也采取了限制煤炭进口、禁止靠泊、通关时间延长等措施,但进口总量呈上升趋势。

不久前,中美双方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国将加大进口美国煤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协议并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其更大内涵在于让中国把对外贸易之门开得更大。未来,不仅是美国,还会有其他国家可能借此机会扩大对我国的煤炭进口。

除了市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影响还涉及到行业转型。

在去产能完成后,一些煤炭去产能的重点区域又出现了一些需要面对的新问题。煤炭去产能加大了行业集中度,一些重点区域就需要生产更多的煤炭。但同时,这些地方又是生态脆弱、结构性污染严重的区域。既要在这些地方保护生态、治理雾霾,又要让这些区域提高煤炭产量,保证供应,这其中必然存在矛盾。如果进口煤炭可以满足部分市场需求,将可以帮助这些地区减轻生产压力,加快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这是有利的影响。

但同时,进口必然增加竞争,将影响到煤炭相关的产业链。过去几年,一些煤炭企业在转型中打开并延长了产业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进入以煤制油、煤制氢等为代表的煤化工领域。从全球范围看,当前化工产品竞争非常激烈,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具有较低排放等天然优势。如果我国贸易大门进一步打开,贸易自由化程度加大,化工产品必然面临来自大量海外产品的竞争,与之相比,上述煤化工产品的优势能否保持,将是产业能否持续的关键。

相关阅读:

“十三五”收官之考

【“十三五”收官之考】电力:改革之考

【“十三五”收官之考】核能:应用之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去产能查看更多>十三五能源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