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印发!关于风电说了这些...

2021-02-19 09:07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内蒙古风电风电十四五风电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五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汇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守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第四十六章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主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认识,切实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和守望相助理念,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第二节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

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纳入我区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单位、家庭、社会各方面,有计划、分批次、持续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重要阵地作用,着力提升实际教育效果。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必学内容,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分级分类组织实施。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做到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入脑入心。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队伍和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利用多种途径,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专业人才,建立自治区民族理论重点人才库,组织多学科多部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问题开展研究。

第三节 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调整完善、规划布局和系统建设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彰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工程项目。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过程。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实现精准传播,有效覆盖。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加强“滴灌式”宣传和全媒体产品生产,制作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公益广告、微电影等,唱响互联网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讲好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坚持用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办好民族体育赛事和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第四十七章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建立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一节 建立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鼓励各族群众在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城市和乡村有序流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社区。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现代化,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确保实现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第二节 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

在全社会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打造中国标志。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积极稳妥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深化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确保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支持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提倡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导和帮助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推进民族进步。强化全体公民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职业规则、团体章程,营造自觉遵法守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着力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打牢守边固边的民族团结基础。

第四十八章 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建设,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

第一节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

坚持将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苏木乡镇、嘎查村、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拓展到新经济组织。突出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信教群众等群体,加大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等创建力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教育基地体系。

第二节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建设

树立抓基层、强基础的导向,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各级示范嘎查村、示范苏木乡镇、示范旗县(市区)、示范盟市创建,选树一批可复制的区域类、行业类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示范群体。认真总结推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鼓励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全国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每2年召开一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开展经常性的“互观互学”活动。盟市、旗县(市区)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享受同级劳模待遇。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的事迹和精神,形成万众一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节 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健全民族工作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加强民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推动具体政策举措和实现形式与时俱进。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畅通各族公民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渠道,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商、调节等方法,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坚决反对和纠正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抵制和纠正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第十六篇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内蒙古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

第四十九章 加强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第一节 捍卫政治安全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完善国家安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情报指挥实战平台建设,提高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和危机管控能力。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健全强边固防机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推进党政军警民同守共建、守边固边。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

第二节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

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重点推进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网络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加强与军工企业、军事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提高重要人防设施军民兼用水平,统筹推进人民防空战备建设和改革发展。健全完善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建设体制机制,提高重要人民防空工程设施军民兼用水平,不断提升“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能力水平。

第五十章 强化经济安全保障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第一节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坚持发展中防风险,高标准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促进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加快建设防范科学、应对有力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依法严格监管地方金融组织,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队伍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完整、专业高效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加快建设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协同监管体系。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化解统筹协调,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蒙古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十四五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