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西门子在华搞独资运动 整合移动通信产品

2003-07-14 00:00关键词:西门子移动通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看来,西门子在中国的业务调整开始了。 

  7月10日,有业内人士透露,西门子在中国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BISC已于7月起部分停产,并且不久后将被改组为西门子在华的控股公司,或者被并入在上海的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此消息若真如此,那么意味着继诺基亚、爱立信之后,西门子也开始了在中国的独资运动。 

  对于此事,本报记者向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树基求证,但对方并不太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不清楚是否有此事。但业内人士大都相信,固话交换机市场日趋没落,因此西门子这场针对北京国际交换有限公司的内部整合“完全有可能”。 

  在所有德国在华企业中,西门子在投资额上仅次于德国大众,产品战线可谓全面开花,其通信、家电及医疗产品等在各自领域已居相当前列的位置。 

  但其中真正代表西门子在华形象,并大获成功的是移动通信产品。 

  与摩托罗拉、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几乎所有世界通信巨头一样,西门子在华通信企业既有设备制造业务,也有手机业务。 

  令西门子通信产品名噪一时的是前年西门子宣布加盟中国3G标准TD-SCDMA的研发联盟,与大唐一起成为TD-SCDMA标准的研发核心,而TD-CDMA被中国通信媒体宣传为中国3G事业的骄傲。但毕竟只是纸上谈兵,是否能投入商业运用目前还不明朗。与3G宣传效果相比,西门子在华电信设备业务市场占有量有些不相称。 

  西门子在华电信制造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11月16日,其中方股东包括西门子(占股40%)、北京控股(占股40%)、北京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股8.6%)、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占股8.67%)、北京电信投资有限公司(占股2.73%),是西门子在中国最早成立的合资企业,也是西门子在海外的最大合资企业之一。2001年,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完成产值24亿元,利润高达8亿元。 

  虽然北京控股与西门子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但公司的运营却一直由西门子执掌,市场的变化也就更让西门子揪心。 

  近几年随着移动通信异军突起,所有生产固话交换机的厂商日子都不好过,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富士通在苏州的合资企业。同样,以固定电话交换机系统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也未幸免人老珠黄而引发的门庭冷落命运。 

  在过去十几年里,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非常辉煌,曾是西门子在华的一面旗职。记者注意到,在公司的网站里,北京国际交换所获“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电子行业百强企业”、“北京市十佳外商投资企业”、“中国500家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荣誉一一列举在内。 

  如此规模的合资企业被整合,外界为之震动,也引发了外界的猜疑。 

  有消息说,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已裁员30%,员工总数从1600人降至不足1000人,虽然是否独资还没有最后定论,但其将有大变动是铁板钉钉。 

  与固话交换机市场的不景气相比,西门子手机的发展趋势截然相反。按西门子公开的数据,西门子前年的在华手机销售数为200多万台,去年稳中有升。为了表示对中国内地手机市场的重视,去年,西门子将手机亚太区总部由香港搬至上海,西门子总部的高管每次来华都要强调在华手机企业是其“最重要的合资企业”。 

  移动通信设备本是西门子的强项,参与了W-CDMA和TD-SCDMA两项3G标准的研发,手中也握有不少3G专利,北京国际交换机系统有限公司若能与西门子移动通信重组,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安排。 

  在此之前,爱立信和诺基亚先后于去年和今年对在华合资企业进行大调整,都是为了增大“话语权”,实现完全控股;并且,都更着力于手机合资企业。外界判断,此番西门子整合北京国际交换机系统有限公司有可能是想重演爱立信或诺基亚调整的一幕,因为合资而非独资总是外方股东的一块心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西门子查看更多>移动通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