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人工智能引领电气化新时代

2025-05-07 17:23来源:电联新媒作者:王向 贾跃龙关键词:电气化用电量人工智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达国家用电量再现增长

电气化进程加速推进

从长时段的历史数据看,2010年前后,经合组织(OECD)国家,主要是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老牌发达国家的用电量达到峰值,此后用电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源于产业结构服务化、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共同作用。同时,发达国家终端电气化率当前基本稳定在20%~25%。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2024年,美国、欧盟用电量增速均出现反弹,分别增长2.0%、1.4%。考虑电动汽车、空调、数据中心、热泵等终端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2027年,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电力需求将再次上升,打破过去15年的增长颓势,预示着“电力新时代”的到来。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王向 贾跃龙)

从通用技术到产业革命

人工智能引领电气化新时代

人们对电力新时代的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过去80年间经历多轮发展浪潮,2011年进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迭代、推广应用,极大加速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25年1月,DeepSeek-R1模型发布,以其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突破吸引全球关注,随后实现在众多行业的快速部署和融合应用。随后,宇树智能机器人登上了春晚舞台,更是进一步引燃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不仅催生了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通用技术。所谓通用技术,是可以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技术。历史上,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采矿、交通等众多行业,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力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改变了工业生产动力源,催生了电气设备、化工、家电、通信等新兴产业;信息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推动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

当然,正如以往通用技术从开发到应用,并充分显示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样,人工智能技术也将经历这样的过程。近年来,主流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都是算力扩张型的,随着大模型迭代速度加快,产生了“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的说法,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导致电力短缺,如果电力供应跟不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限制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和应用。DeepSeek横空出世,以行业平均水平训练成本的1/5、算力需求的1/10实现了从“参数崇拜”“算力堆砌”到“效率革命”“算法优化”的跨越,不仅显著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算力成本,必然促使市场主体去寻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创新技术。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存在一个“高性能、高算力需求—同等性能、低算力需求—更高性能、算力需求增加—更高性能、算力需求降低”的螺旋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也将逐步从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进入良性互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产业生产效率、催生新的产业,产业发展刺激人工智能技术需求,未来人工智能将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创新初期,企业家通过引入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打破旧均衡,推动经济繁荣;随着创新扩散,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经济逐渐衰退,进入萧条阶段,整个过程持续约半个世纪。目前,业内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存在争议,具体年份处在2000~2022年之间,如果从全球普遍实施智能制造战略的2015年算起,未来尚有40年左右的发展期。具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引领产业变革和促进经济发展:一是促进传统的制造业、教育、医疗、金融、物流等行业智能化升级;二是催生智能机器人、生成内容、无人驾驶、低空经济、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三是要求算力中心、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四是为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从长周期看,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进而对电力需求增长将产生深刻影响。从规模效应看,人工智能推动全球经济规模扩大,经济“蛋糕”做大,就会拉动生产经营的用电量增长。从结构效应看,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高耗能行业比重的下降,抑制用电量增长,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下,电力密集型制造业(如芯片、光伏、电动汽车、永磁材料等)比重上升,带动用电量增长。从生产效率看,尽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算力成本将不断下降,但由于“杰文斯悖论”的存在,技术基本的节电效果可能被电力消费的回弹效应抵消掉。从电气化进程看,人工智能天然的动力来源就是电能,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渗透,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服务、智能家居将更加普及,全球将进入电气化新时代,原已处在电气化稳定阶段的欧美发达国家,预计其终端电气化率将会再次出现上升。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革命对用电量的拉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正如第一次产业革命带动煤炭消费的增长一样。

我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用电量将延续较快增长

2024年,我国人均GDP达13445美元,与世界银行发布的高收入国家门槛14005美元仅差4%,但是,我国传统产业的追赶优势不断缩小,亟须加快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作用,摆脱对传统支柱产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过度依赖,进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当前,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信息技术(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装备(如机器人、高铁、航天、船舶等)等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为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要保持中等增速增长,同时,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绿色转型。因此,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诸多长远目标的主要途径。

2020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连续五年超过经济增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重返1以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其中人工智能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较长时期,它们仍将是我国电气化进程加速推进、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我国电气化将呈现终端设备智能化互动化程度更高、对电能质量和可靠性更敏感、分布式能源接入增加、负荷时空分布均衡化等特点,并对电力供应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市场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严峻挑战。

最后,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对经济、社会、国际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电力行业首当其冲,更应抢抓人工智能这一发展机遇,加快人工智能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提升电力大模型能力,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丰富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原标题:观澜 | 人工智能引领电气化新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气化查看更多>用电量查看更多>人工智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