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力怪现象:电力供不应求电力企业大亏损

2004-08-03 00:00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4年的中国电力系统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异现象——电力市场供不应求,电力企业却纷纷亏损。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告诉记者,以前我国是厂网一家,2002年12月电力体制改革,国家电力公司实现了厂网分开。原国家电力公司的电网、电源及辅业资产相应被分拆成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其中发电企业的收入依据的是上网电价,电网公司的收入则是依据销售电价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按上网电价支付给电厂电费后的所得。

  电网

  销售电价不能随着进价变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入网电价竞价上网,销售电价相对固定的价格机制,发电公司由于规模、设备、发电方式的不同,售电给电网时的电价五花八门,但电网售电给用户时的电价却是一口价。

  一位电力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占整个发电量的70%左右,其中煤炭占火力发电成本的70%-80%,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电力成本随之上涨,电力公司按照煤炭价格变动的成本将电卖给电网公司后,电网公司只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价格售电,此种状况导致国有电网公司一直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委员王信茂认为:销售电价也应该逐渐让市场发挥作用。煤炭的价格是市场价格,对电力企业而言,煤炭成本是波动的,但在销售这头,销售电价卡死了,不是由市场确定,而是由政府审批。

  此外,电网企业面临的另一难题也与电价有关,即还本付息费用增长较快。电网投资增加,一方面为扩大内需、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实现城乡用电同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使电网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还本付息压力增大,也需要通过调整电价适当缓解。

  如果按照电网公司的说法,由于入网电价随市场调整,而销售电价固定不变,造成了电网亏损,那么电力的生产企业——电厂就应该是赢利的,事实是否如此呢?

  电厂

  竞价上网名不副实

  电厂显然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电厂老板告诉记者,他在河北的工厂从去年12月至今,已经亏损了300万元,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国家电力极度紧缺、供不应求的时候。

  这位老板解释,亏损源于电力市场的垄断并没有被打破,这有其历史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鼓励集资办电,很多国电集团的员工成为集资办电的主体,厂网分离后,很多电网公司的员工还是一些电力公司的股东,电网公司全国只有两家,处于完全垄断地位,众多的发电公司在与电网的价格谈判中,地位并不平等,而一些有电网公司员工参股的国有电厂在众多电厂的竞争中独占先机,竞价上网形同虚设。这位电厂老板抱怨,他曾经得到的一笔生意还要将其中一部分利润转给另外一家电厂,否则电网公司就不把这笔生意给他。在这种不是垄断的垄断下,民营发电公司多处于亏损状态。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是这些年来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四个环节看来,发电是目前最先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并有可能打开价格垄断局面的突破口。然而,今年席卷全国的电荒又让竞价上网面临着两难的尴尬局面。

  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英告诉记者,在国务院下达的关于电价改革的62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竞价上网应该在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实施。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电力供应都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保证供应尚成问题,竞价根本就无从谈起。而在能源供应状况良好的东北地区进行的竞价上网试点,也仅限于一部分发电企业拿出发电量的一小部分上网竞价,离完全市场化还差得很远。

  电价

  两头放开应是发展方向

  电网公司亏损的理由是销售电价的固定不变,而发电企业的亏损又说是竞价上网名不副实。

  看来,亏损的问题源于电价问题。在我国目前实行的电价定价“双轨制”中,政府定价占了绝大部分比例。销售电价完全由发改委说了算,而上网电价基本上也是沿袭着几十年一贯的政府定价,只有实行的这一小部分竞价上网的试点,可以算是市场定价。

  李英建议,我国电价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两头放开。一方面发电价格完全通过竞争上网,另一方面销售电价也能由市场决定。现在各省市的供电局承担着电力的输送和销售两部分功能,今后这两部分应相互独立。输送功能,即网络功能由现在的供电局来负责,而销售功能则分摊给独立的经销公司。这样,就会产生一批独立零售商。

  据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韩丰介绍,在全国电网、发电和供电资产中,国电拆分出来的11家公司分别占据100%、45%和70%的份额,掌握着全国电力行业2.5万亿元资产中的1.8万亿元。相比之下,外资以及民营资本不过是冰山一角。

  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了十几年,却一直都是原国电公司在唱着主角。李英告诉记者,根据粗略的统计数据,目前五大集团发电量占了总数的60%左右,其他中央发电企业大约15%。相对狭小的市场空间和由此带来的高投资风险挫减了一部分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于是,自2002年来,外资开始大举撤出电力行业,第一批独立开发商已基本退出中国电力市场。原国电公司从一家拆分成11家之后,只不过是从一家大包大揽式的垄断变成了11家各自横向、纵向的垄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企业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