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缓解“电荒” 劣质煤你别无选择?

2005-07-01 00:00关键词:电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煤炭首次创出13亿吨的年产量,2003为17.36亿吨,同比增长24.6%。2004年前全年产量将达到20亿吨。这个数字目前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需要:2004年4月全社会煤炭库存为9800万吨,是20年来最低点。发生这种情况的一个背景是:中国煤炭超过60%的产量用来发电。就在全国各地发电企业为电煤发愁的时候,另一个数字也不期而来,那就1997年与2004年 同期国家对动力用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合格率却下降了16.8%。在煤炭产量不断增加,市场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煤炭质量却大幅度下滑。对于购煤大户的发电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有煤烧就不错了,那里还敢挑三拣四的……"很多发电企业不得不"委曲求全"。 

    劣质煤究竟"劣"到什么程度 

    权威数据表明:2005年一季度抽查54批次煤,34批次煤质量综合判定为合格,20批次煤质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抽查合格率63%。谈起煤质问题,北京大唐发电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杨洪明说,今年以来,公司发电用煤的平均热值下降了150大卡/公斤,仅为5200大卡/公斤左右。在煤炭紧张时期,电力部门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与大唐发电相比,黑龙江电力股份公司(龙电股份)副总经理梅君超对这一问题感触更深:"我公司发电机组的燃料设计热值为4500大卡。只有达到这一热值,机组才能安全经济运行。但今年以来,我们采购的电煤的热值,最低仅为4000大卡,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用煤单位约定的合同发热值,是根据锅炉设计和燃烧条件的具体要求提出来的。用煤单位的锅炉设计(除矸石电厂),多数要求动力用煤低位发热量要高于每千克21兆焦,如果入炉热值达不到要求,不但会缩短锅炉使用寿命,还将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 

    2004年四季度,西安煤检中心共在16个省市的煤炭运输终点站和中转港口现场抽样,抽查16省区89个煤炭产、销企业的动力用煤89批,合格率79.8%,与2002年基本持平,比2003年下降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煤检中心再次对电煤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到10省市抽查54户企业的动力用煤54批,合格率下降到63%。 

    煤炭质量大体可以用干基灰分来表示,灰分越高,发热量越低,表明煤质越差。2001年北京煤化所抽检全国电煤灰分平均18.6%,2002年西安煤检中心抽检灰分平均25.03%,2003年26.12%,2004年28.1%,今年一季度达到32.06%。每公斤煤炭的高位发热量依次为2002年每千克25.08兆焦,2003年每千克26.93兆焦,2004年每千克23.84兆焦,今年一季度降到每千克22.71兆焦。 

    由这一串串数字显示,现在国内的煤炭质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因此有媒体惊呼:发电厂已变成了烧砖厂! 

    劣质煤究竟是从何而来? 

    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山西省历年积存的煤矸石大约有近10亿吨,全省每年排放的矸石总量还在以2000万-3000万吨的数量增长。 不过,曾经积存卖不出去的煤矸石如今开始走俏。在煤炭市场价格一路飘红的态势下,矿主们想到了一个牟利绝招:将煤矸石磨碎后掺到煤炭中。 煤矸石原本是煤炭开采中的废弃物,发热量极低,过去每吨只卖10元钱,而煤炭的价格低则200多元/吨,高则可达700元/吨,价格相差悬殊。如果把煤矸石掺在煤炭中,煤矸石的价值变化自然是天翻地覆。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连济介绍说,山西去年煤炭产量近5亿吨,煤矸石的产量大约相当于煤炭产量的15%-20%,则去年山西省内煤矸石的产量至少可达到7500万吨,如果这些煤矸石都被掺进电煤中出卖,则这些煤矸石价值高达100多亿元。 

    在重庆市,有些小煤窑和一些配煤掺矸加工点,竟然公开叫卖煤矸石,价格是每吨30元。在一些煤炭生产单位,竟还发生了哄抢煤炭、盗抢煤矸石的现象。据当地一位村民说,他每个月都要悄悄背300斤煤矸石来烧,有时也搞点去卖。而有类似行为的人,在当地不在少数。 

    在新疆一家煤矿距井口约1公里的路两测,可清晰的看到一堆堆的煤矸石被码放得整齐有顺,在不远处,有三三两两的男女正在拣拾煤矸石,当问起拣这些煤矸石有什么用场时,他们竟直言不讳,说是以每吨3.5元的价格卖给煤矿的。在煤矸石加工点,一台大功率的破碎机发出轰隆隆巨响,煤矸石正在被粉碎,粉碎后发灰发白的"煤粉"正被一辆铲车倒到一处场地上。经了解,这些以2元/吨.公里的价格运输到加工点的煤矸石,加工费按每小时5元钱付给加工者作为报酬,然后混合在煤中高价卖给电厂,形成一条龙生产线。据粗略估算,每天生产能力大约在300多吨…… 

    在重庆、在黑龙江、在内蒙古、在河南……此类情况绝不鲜见,此情此景,让人触目惊心。 

    劣质煤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专家介绍,煤矸石是煤炭开采或洗选过程中剩下的含煤极少的石头,燃烧后粉尘极大,因其占地、污染地下水及排放烟尘等原因,煤矸石被称为"多功能污染物"。煤矸石燃烧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和有害的烟雾,有资料显示,1吨煤矸石可产生66%的灰粉,相当于3吨煤的粉尘污染量。进入发电环节,煤炭中硫分过高,燃烧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诱发酸雨,污染环境;燃烧形成的硫酸或亚硫酸还会腐蚀锅炉管道,缩短设备使用年限。国家规定,硫份超过3%的矿井应关停或限产。西安煤检中心2003年抽查的电煤全硫为0.72%,2004年升至1.32%,今年一季度又升到2.01%。其中去年四季度抽查的最高硫份为6.84%,今年一季度抽查的最高硫份达7.42%。 而烟气脱硫是火电厂必经的环保'坎';正因为这道'坎'的成本高,1台30万千瓦机组一年的运行费在1000万左右,60万千瓦机组则需2000万元,所以,有的电厂就算了一笔账,一年罚款1000万,十年不过1个亿,而光装脱硫设备就得上亿,于是甘愿认罚。黑心煤矿卖了劣质煤,发电企业采用劣质煤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却无力脱硫,一罚了之,无疑加快了环境污染的速度,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再则,如果煤炭发热量达不到电厂锅炉的设计要求,锅炉运行就会受影响,或者需要喷油助燃,增加发电成本。例举陕西一家百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锅炉设计要求煤炭热值不低于18兆焦,到厂的煤有时仅13兆焦左右,连火都点不着,不得不大量喷油助燃,不到半年就用掉了往年1年的油耗指标。由于煤中矸石比例太高,磨成粉末后的颗粒较粗,对磨煤机、吸送风机及锅炉管道均有严重损害,以往可用一两年的壁管现在几个月就得更换,每停一次机至少五六天不能发电。再例举蒲城发电厂机组设计煤种热值20兆焦,去年炉前煤加权热值仅17兆焦左右,全年因此少发电5.25亿度,助燃耗油5300多吨,磨煤机自动筛选排出的石子煤就达7万多吨,等于1000多节火车皮的运力被白白浪费了。 

    面对劣质煤 发电企业的真的没有对策? 

    对策一:借助高科技的力量,遏制劣质煤入场。2005年 4月19日,山西漳泽发电分公司燃煤运输管理卫星定位系统议标结束,该公司的卫星定位系统将在漳泽发电分公司燃煤管理中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的主要用途是监控电厂运煤车辆,防止运煤车在运输途中偷梁换柱,以次煤换好煤,遏制电厂煤质下降。与此同时,漳电还订做了一批一次性塑料封条,每辆拉煤自卸车从煤矿装煤出发时,由监控组人员在后车厢门上贴封条,到厂后如封条有破损者,监控人员进行重点检查,这一措施将对运输车辆中途换煤起到有力的监控作用。该公司副总经理武峰林说,漳泽发电分公司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也是无奈之举,眼下,煤质下降在全国火电厂十分普遍,漳电是为了加强燃煤矿装和运输环节的监督,不致造成煤质严重下降,才决定投资近10万元投入卫星定位系统。 

    对策二:研究新的科学燃烧方法,争取最大的发热值。华中科技大学钱壬章教授组织研究了"回流区分级着火燃烧技术"已有效缓解了全国15家电厂因煤种多变、煤质下降等因素所带来的困境。该技术日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钱壬章教授牵头组织研究的"回流区分级着火燃烧技术",是利用钝体开缝技术,将少量煤粉气流引入回流区首先着火、再点燃主流,实现分级着火,此技术大大强化了燃烧,增强了对各种煤质的适应性,并实现了对燃烧过程的可控性。   

    据悉,该项技术帮助福建邵武电厂每年"吃"掉100万吨煤矸石;河南省平顶山坑口电厂已利用该技术将三座洗煤厂的煤泥消化掉。在湖北地区,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率先引用该技术。目前此发明已在包括15家电厂在内的21家单位应用,年创效益1.5亿元。 

    对策三:有些发电企业站了出来,大声说出了"不"!2005年4月6日,国电九江发电厂燃料管理效能监察人员发现某供煤单位发出的10车共640吨电煤存在严重的掺杂使假现象,当即联系厂燃料管理部门和供煤单位到现场确认。在事实面前,供煤单位承认了自己的掺杂使假行为,接受九江发电厂的退货要求,同意将该批煤炭运回自行处理并承担由此发生的所有费用。 

    对策四:真不知道这可否称为是一种对策,也许说消极抵抗更确切。持续紧缺的电煤,使电厂存煤时常保持在警戒线附近,电厂为了保证发电,只好把质量差的煤也收下,甚至违心地协助煤炭生产经销企业"造假",自动降低了对进煤质量的要求,放松验收环节,有些干脆就不再验收,明知是劣质煤仍按合格品进厂。电厂明知劣质电煤会使环境指数超标,大气质量污染,导致锅炉损坏,出现安全隐患,却不敢维权,在煤炭发热量达不到要求时除了无奈,只能抱怨。 

    解决劣质煤难题 第三方公正之路还有多远 

    要解决电煤质量下滑问题,首先应提倡煤炭企业自律,树立信誉意识。去年底,全国煤炭工业协会专门提出了行业自律的要求,陕西省煤炭局、煤业集团等也正在制订旨在内部约束的电煤质量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一直倡导推行煤炭等大宗产品的第三方公正检验,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使这项制度推行速度十分缓慢。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过去煤炭主管部门存在时,有一套人马专门对煤炭质量进行管理。后来,这些部门撤销了,职能也分解了,国家发改委管一部分,国土资源部也管一部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要加强煤炭市场质量检查力度,可劣质煤究竟由谁来监管,谁也说不清楚。 

    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安)主任米赛鸣认为:"由于煤炭产品质量的特殊性,行业自律十分必要。首先是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要主动提高产品质量意识,用煤企业也要把好进煤的产品质量关。其次是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重视煤炭质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技术监督部门应该明确责任,加强在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形成全社会监督煤炭质量的态势,共同对煤炭掺杂使假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为了加快和国际贸易接轨,还应积极推行大宗煤炭产品的第三方公正检验,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煤炭质量的提高。"

    米赛鸣还指出,国家质检总局一直倡导第三方检验,目前已在几大煤炭转运港口推行。陕西省、四川攀钢等从几年前建立第三方检验制度,每批煤均按检验结果结算,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万一煤炭市场再度转变,公正检验也可有效地保护煤矿利益。但是这样的第三方检验制度,是不是适合目前各地千差万别的煤电格局,第三方检验制度到底能走到那里,究竟能走多远,看来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上一段时日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