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综合正文

“风电设备”财富狂欢 谁主弈局?

2005-09-02 00:00关键词:风电设备设备风电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国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这或许应该是一个好消息。

  日前,国家发改委1204号文件对风电建设管理提出具体要求。该通知明确指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

  消息甫出,便有媒体称,国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时机。

  但事情并不是想当然的那么简单。

    先行者的尴尬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市场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产品占全国新增市场份额的20%,不过前年是25%。” 对于这5%的下降,他解释说,“竞争更加激烈了”。同时,该人士反复强调,金风的总产值是不断增长的。

  金风科技是国内首家具有批量生产风力发电机能力的制造企业,去年占到国内产品新增份额的82%,目前在国内诸企业中仍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

  记者多次问及设备国产化率硬指标的规定对国内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是否称得上利好,但上述人士并未给予评价。

  这一规定对国内的风力发电设备零配件企业的利好同样不明显。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综合部一位李姓女士说:“发改委这个文件对公司应该是有一定帮助的。” 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制造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李女士认为,面对设备国产化率70%的要求,国外风电企业可能更多地在中国本地采购零配件 ,这对该企业无疑是不错的机会。

  不过,她透露,目前该公司只在给国内整机制造企业如金风做配套。事实上,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给兆瓦级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的能力。“相关产品还在研制中”,她说。

  而与此同时,风力发电设备领域世界第一的丹麦Vestas集团经过对几个候选地的考察之后,正式在天津泰达开发区设立风机叶片生产厂。据悉,该工厂投资额约3000万美元,生产长度为39米的V80型2MW风机叶片。

  业内人士认为,强制规定设备国产化率,意在通过推进设备国产化来进一步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以力推风电产业化进程。而一个最大的结果,正是刺激跨国公司更多地来华设厂、转移技术。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大陆累计总装机市场份额中,国内企业只占18%,进口企业竟然占到了82%,大部分为丹麦、德国、西班牙等欧洲企业。

  据了解,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风力发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国外风电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有望大幅降低成本;而国内企业最大的优势还是低价,自己的核心技术很少。“将来面对的竞争肯定很残酷,所以现在的‘金风人’都背着很大压力,危机感很强”,金风科技内部员工如是说。

    事实上,外资采取来华设厂、转移技术等方式深入中国市场,更是出于市场急剧膨胀的诱惑。

  风力发电从去年起突然分外炙手可热,风电市场实际的装机容量也走出了一路拉升的行情。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新增风电机组装机容量19.7万kW,与2003年当年新增装机9.8万kW相比,翻了一番。由此,至去年年底,装机容量达到76.4万kW。比前年同期的56.7万kW增长了34.7%。

  而有关今年能达到的装机容量的预测,“到2005年底,这个数字将超过100万kW,国家发改委定的目标也是超过100万kW”,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长期产业规划,中国的风电装机目标为2005年完成100万kW,2010年400万kW,2015年1000万kW,2020年2000万kW,届时风电装机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年间,风电装机将以平均每年新增60万kW的更快速度增长。

  国内风电发展直接受益于国家的鼓励政策。之前,由于国家在风力发电的电价、并网等诸多问题上的政策不明朗 ,风电产品较火电、水电等销售价格偏贵、销路狭窄,造成国内电力商在风电开发上行动缓慢,迟迟未能产业化。

  今年2月《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其中的种种优惠政策将意图投资风电领域的人们的各种担忧一扫而光。分析人士表示,在该法的条文中,投资人士寄予厚望的有关风力发电强制上网、全额收购、分类定价等等原则都得到了采纳。诸多优惠政策表明国家对开发新能源的决心和毅力,这将为风电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尽管该法离施行(2006年1月1日)尚有一段时日,其作为推进风电产业化的强大的政策推手,力量已经显现。

  该法颁布后,发改委于今年3月连续审批出三项地方性的风力发电项目:江苏盐城东台风电场20万kW、山东青岛即墨风电场15万kW、甘肃酒泉安西风电场10万kW, 3个风电场总计发电量达到了45万kW,比去年发改委所批的项目发电量增长了50%。

  种种迹象表明, 从现在开始,风电市场即将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行情。而设备市场的火爆亦呼之欲出。

    淘金者众多

  极速放大的商机等待着更多的来自设备制造业的“淘金者”。

  “其实,全国各地想搞风力发电设备的企业多如牛毛”,某风力发电设备企业内部人士说。

  面对利益的诱惑,不少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一直观望许久,眼下,受到政策上的实质性利好驱动,他们不约而同地异常活跃和忙碌。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有不下20家设备制造商纷纷抛出进军风力发电设备领域的战略。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相近的技术力量以及具有共性的市场基础和经验等优势,这些企业纷纷与意图更深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生产企业携手,直接引进更先进技术,大笔投入资金开展风电设备项目。虽然目前还未有正式投产争得份额,但其所造的后来居上气势之大让人不可小觑。

  去年10月,在中国湖南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湘潭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德国莱茨鼓风机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的协议。

  去年11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厂与德国RePower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1.5MW风电机组技术许可协议签字仪式。

  去年12月,投资一向以稳健著称的特变电工也宣布进军风能产业,出资25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工大风能有限公司;哈动力也有意在今年生产1.2MW的整套风电设备。

  今年 6月6日,西班牙纳瓦拉能源水电集团公司(EHN)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宣布合作,将投资2460万欧元(3020万美元)在江苏南通建设一座年产量400台的风力发电机生产厂,并称,短期内年生产量将增加到600台。

  此次签约, EHN公司将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供1.5MW风力发电机生产技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管民品工作的韩树旺副院长介绍,从中国的风电市场来看,到2010年中国的装机容量大概有500万kW,那时该院将争取拿到国内20%甚至40%的市场,即在5年内拿到100个亿的市场份额。

  最近的消息还有,上海电气电站集团重组了原有的上海申新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并计划同欧洲的先进电气企业共同合作,争取建成国内最大的生产能力和最先进的风力发电设备基地,据称,合作方可能是西门子。

  新来者,无不野心勃勃。先到者,亦无不希望在不断膨胀的市场继续巩固其市场份额。

  金风科技网站上公布的公司战略中写到:2003年—2007年,销售收入保持35%以上的增长率,国内风力发电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来自生产企业内部人士的,还有这样的声音,5 年之后,中国的风电生产厂家重新洗牌可能不可避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设备查看更多>设备查看更多>风电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