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英特尔AMD四领域出击 芯片之争愈演愈烈

2006-01-10 00:00关键词:AMD英特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刚刚来临的2006年,对于芯片厂商—英特尔AMD来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两大巨头在PC、笔记本、家庭娱乐、双核等市场方面的竞争从新年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全面拉开。

  PC市场

  2005年12月,清华同方高调宣布与AMD结盟,并且20多款基于AMD速龙64位和AMD闪龙处理器的家用和商用电脑也于近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上柜。 

  据清华同方市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拓展寒促市场。选择与AMD合作后,清华同方将拥有更多价位、档次的产品应对用户需求及竞争对手的挑战。同时也有专业人士认为,AMD打破了原来处理器市场上英特尔“一枝独秀”的局面。

  在清华同方投奔AMD阵营后,紧跟着从TCL传出消息,从2006年元旦开始TCL联合英特尔发起高层现场签名售机活动。

  据TCL内部人士介绍,此次TCL与英特尔发起的高层签售活动从南京开始,随后将连续遍及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全国主要百余城市展开。

  两个同属中国PC领域的一线品牌,一个在岁末因为产品继续主打价格战而转投AMD,另一个因与英特尔在PC细分化创新策略方面不谋而合而继续坚定合作,英特尔与AMD在已经开启的新年PC市场第一天,就在两个不同路线上开始竞争。

  笔记本市场

  笔记本电脑在2005年销售的增长率远高于台式机,因此,英特尔、AMD在该领域也是大打出手。两家公司都希望利用自己在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方面的关键差别在不断增长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市场调研厂商Current Analysis分析师认为,笔记本电脑市场正在酝酿一场大战。

  目前,微软新推出首款支持64位数据处理能力的操作系统Vista,已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及企业,两大芯片厂商当然也不会放过此次大好机会,而AMD的64位笔记本电脑芯片架构很可能使它更具优势。AMD表示,AMD的Turion芯片将使人们能够充分发挥Vista的处理能力和利用其功能。

  英特尔也表示,在Vista发布时,英特尔也将推出自己的64位笔记本电脑芯片。但是,在Vista发布前数个月中没有64位架构芯片将影响英特尔的销售。

  家庭娱乐市场

  英特尔和AMD家庭娱乐平台战场的角逐也是如火如荼。AMD将于本周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大展(CES)上发布“Live”品牌,以此应对英特尔全力推广的数字家庭娱乐平台—欢跃(Viiv)。

  据了解,英特尔将测试欢跃PC同电视机顶盒、下载服务以及音乐播放器之间的兼容性,因此多种产品将带有“欢跃认证”的商标。除此之外,英特尔还计划逐步放弃广为人知的“奔腾”商标,全力打造新的品牌。AMD也将测试Live PC同其他产品的兼容性。但整体而言,AMD Live PC的兼容性主要依托于独立组织制定的标准,而不是进行自己的互用性测试。AMD营销主管哈尔·斯皮德认为标准组织可以更好的解决产品互用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AMD将只销售Live PC中的一个组件—处理器,而欢跃平台除处理器之外,还包括英特尔芯片组、网络组件以及相关软件。AMD Live PC将于今年中期面市,而英特尔的欢跃PC将于今年第一季度投入市场。

  到目前为止,各大厂商的家庭娱乐PC战略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功。英特尔曾经推出EPC计算机电视,希望可以成为家庭娱乐中心,但上市后却曲高和寡,销量平平。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仍然十分看好英特尔和AMD即将推出的娱乐平台。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预计,2005年娱乐PC的销量为30万台,到2009年时这一数字将增至920万台。

  双核

  专家表示,双核作为一种最新的技术,它突破过去电脑只有一颗“心”的局限。自然它就成为英特尔与AMD另一争夺激烈的“阵地”。12月26日,AMD精心策划的“我为双核狂—AMD真双核体验风暴”在北京落幕,据AMD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AMD将在其他城市借鉴“北京模式”,借以攻击英特尔的“伪双核”。但英特尔没有理会AMD的“挑衅”。于是AMD请几家测评机构做公开测评,并宣布称在双核的首轮大战中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

  针对英特尔低调的处理方式,AMD大中华区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将是双核的普及年,下半年AMD双核产品的出货量将大于单核。此外,AMD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双核产品也在加紧研发中,并会很快推向市场。

  在AMD咄咄逼人的态势下,英特尔已于2005年10月把原计划2006年诞生的64位双核至强处理器提前推出。同时,相关市场攻势也在进行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