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AMD英特尔06年战情预测:芯片功耗唱主角

2006-01-24 00:00关键词:AMD英特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AMD近日宣布其2005年四季度收入大幅增长,与之相对的是Intel未能及时发布四季度的财报。并且,AMD还宣布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至少增长了1%。Intel的市场份额一直以来在80%左右徘徊,但最近被AMD抢占了不少地盘。在过去的三年中,AMD的PC机处理器业务一直在缓慢扩大,每年大约增长2%。   
 
  AMD的CEO Hector Ruiz表示AMD目前的势头非常好,并会以Opteron芯片的成功为支点,谋求商用PC市场更大的份额。但Intel却把市场份额的丢失归结为处理器和芯片组出货的不同步,并会尽力避免第四季度的糟糕表现给AMD可乘之机。

  Intel的CEO Paul Otellini指出:2006年第二季度Intel将会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以击退AMD并夺回失去的份额。

  Mercury Research的分析师Dean McCarron表示:对于AMD而言,商用PC很有可能成为AMD持续增长的支点。但Intel绝对不会拱手相让,这将成为两家公司激烈拼杀的战场。无疑,Intel占据了PC OEM市场的大半江山,但AMD以打折作为杀手锏,竭力进入市场的每个角落。到目前为止,AMD已经把惠普和富士通-西门子拉到自己的阵营当中。

  AMD微处理器解决方案部门的总裁Dirk Meyer最近表示:AMD会一直努力,以争取更多的份额。Dirk Meyer指出:AMD首先会在设计上战胜对手,其次会重视对销售平台的掌握和熟悉。

  此外,AMD还会与系统分销商、增值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加强联系,最近AMD还发布了名为Commercial Stable Image Platform的PC稳定性计划,以确保基于AMD处理器的、某些特定的机器在15个月不会有任何的变动。一般而言,PC稳定性计划会承诺某些商用PC在15个月不会有任何变动,以确保有三个月的测试时间和12个月推广和批量生产新PC的时间。

  Insight64的分析师Nathan Brookwood说:在过去的两年中,AMD强大的执行能力令其受益不少。2003年AMD首先推出了64位的芯片——Opteron和Athlon,而在2005年则首先推出了双核芯片。从目前来说,很明显AMD在性能、功耗以及性能功耗比方面已经占据领先位置。

  尽管Intel的芯片在性能和功耗方面有所落后,但Intel正为台式机、笔记本和服务器准备功耗更低的双核处理器,预计在下半年批量生产。针对台式机、笔记本和服务器,新处理器分别命名为Conroe、Merom和Woodcrest。

  举个例子,Woodcrest的最大理论功耗为80瓦,比目前的Xeon处理器降低了大约30%,而与目前单核的Xeon处理器相比,每瓦功耗所提供的性能增加了3.5倍、整体性能则增加了一倍。

  Otellini说:2006年将是Intel扩大市场份额的一年,但他也表示2006年会是艰苦的一年。但总的说来,向双内核的切换有助于增强Intel产品线的竞争力。如果Intel能按时量产新的处理器,就能阻止AMD的攻势,并且可以避免更多的合作伙伴投向AMD的怀抱。

  戴尔公司的CEO Kevin Rollins近日表示:Intel的产品发展更趋合理,性能提高的同时功耗得到了降低,这对于戴尔而言是很大的鼓舞。

  此外,Intel还着力于新一代的65纳米生产线,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然而,今年AMD正在德国的德累斯顿建设65纳米的生产线,到年底AMD将开始向65纳米工艺切换。Hector Ruiz认为:到2008~2009年的时候,AMD的付出将会为AMD争取到25~30%的份额。

  尽管2005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评估数据还未出炉,但可以推测AMD的2005年的市场份额已接近20%。

  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表明:在2004年第二季度,AMD的份额仅为15.9%,而2005年同期则攀升到16.2%,在2005年第三季度则变为17.8%;相比而言,Intel在2004年第三季度的份额为82.1%,2005年第二季度则变为82.3%,而2005年第三季度的份额下降为80.8%。

  McCarron表示:两家公司之间的斗争令人更感兴趣,现在已不仅仅是芯片主频的竞赛,还包括了功耗、性能和软件支持方面的比拼。此外,两家公司的竞争已不局限于家用市场,而这对业界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