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瓶颈如何突破?

2006-04-07 00:00关键词: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高纯多晶硅材料95%依赖进口,技术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瓶颈!”在3月30日结束的主题为“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香山科学会议上,有专家尖锐地指出:“正是以前我们没有重视多晶硅技术的自主研发,科技投入的机制不合理造成了现在的被动局面。如何快速打通这个瓶颈已经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 

  据与会专家介绍,在全球都面临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今天,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技术途径之一。由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持续地研发投入,终于在1995年获得了多晶硅材料技术的突破,使得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1999年以来,世界光伏电池的产量就以30%—40%的高速前进,我国也涌现出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南京中电光伏、宁波太阳能等多家具有20MW以上规模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供应国外市场,大量出口到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并且往往供不应求,连若干年后的产量都已经被提前预定。然而,这些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的关键材料———多晶硅却主要依赖进口。据专家们预计,如果世界光伏电池的产量保持每年30%的增长率,到2008年,世界范围内,太阳能电池最主要的制作材料———多晶硅的不足量就将达到8600吨。 

  其实,我国是石英砂矿的出产大国,在海南岛等地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在世界冶金级硅的产量中我国就占了1/3,而这些原始的硅材料却大部分出口到了国外。目前,我国多晶硅材料的年产量仅60吨左右,硅材料的短缺就造成了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成了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的多晶硅材料技术的滞后?制约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瓶颈又靠谁来打通呢?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梁骏吾院士介绍说,目前世界上掌握多晶硅材料技术的只有不到10个国家,并且核心技术也一直都掌握在几家公司手中,这说明国外的多晶硅材料技术有相当的垄断性和保守性,因此我们不能依赖于从国外买进技术,必须要靠科研人员和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 

  中科院金属所的闻立时院士则认为,我国长期以来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科研投入太少,政府往往认为这个产业已经出现了产品,走向了市场,就不需要国家再继续投入科研经费了。其实,由于硅材料严重短缺的制约,缺乏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并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而企业看不到利润空间也不会积极支持这个产业。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光伏发电的科研投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其发展。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李俊峰研究员介绍,2006年1月1日,国家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表明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高度重视。此外,国家已经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做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试点,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5个省市开始启动“屋顶计划”,建成兆瓦级以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李俊峰说:“目前国内的硅材料生产水平与国际上有很大的差距,即便国家加大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投入,在两三年内也无法赶上国际水平,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坚决打好产业基础!” 

  如何协调好科研投入与产业化发展的关系,如何最大程度地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就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政府、企业、研究院所共同努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电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太阳能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