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与电力改革背道 国家电网特高压6月上马

2006-05-22 00:00关键词:特高压电力改革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电网公司近乎“神话”般的特高压工程,在两年多的论证和非议之后,终于敲定在6月开工上马。

  记者上周获悉,国务院已于日前批准对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设备进行研制,国家电网公司也随即决定于下月正式开工建设已酝酿两年多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工程”。

  上周二,国家电网公司对外宣布:该工程已取得政府部门关于地灾、压矿、地震、文物、环评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批复文件,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进展顺利,工程设备供应及其国产化方案已基本落实。

  但本报记者于上周四确认,这项晋东南—南阳—荆门的试验工程,目前其实并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批文。

  国家电网公司这项被视为“神话”般的工程,是中国首个特高压输电试验项目。工程线路全长653.8千米,静态投资68亿元,动态投资超过200亿元,预计2008年建成。

  但众多业内人士认为,该项目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同时,项目结果将与中国电力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特高压电网对发展区域电网和输配分开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电监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上周就此事对本报记者称,“特高压电网建成后,区域电网的500千伏网架必须解列,成为配电电网,全国电力只能上特高压电网,区域电网公司将被架空,区域电力市场将失去依托。”

  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秘书长陈望祥也认为,“以试验工程为起点的规模庞大的特高压项目,未经充分论证就匆忙上马,不仅工程本身风险巨大,还将助推国家电网公司强化其垂直一体化的垄断地位,对国家着力推进的电力体制改革形成阻力。”

  特高压电网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指由1000千伏交流和正负800千伏直流系统构成的高压电网。相对于世界各国目前普遍采用的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特高压电网具有容量大、距离长、损耗低等优势。但同时,其技术尚不成熟,耗资巨大,在电网安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4年开始启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按其最初的计划,“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工程、淮南-芜湖-浙北-沪西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以及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和锦屏水电站外送的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到2020年前后,基本形成覆盖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特高压电网,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

  据专家估算,要实现上述规划,需要建设输电线路5.25万公里,占地735万亩,总投资超过3500亿元。

  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韩晓平告诉记者,虽然国家电网公司在这项工程上已经开展了很多前期工作,而且也已经获得了众多专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仍然一直有很强大的反对声音,认为“特高压项目既没有建设的必要性,也尚不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与国务院年初明确的‘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曾在“五一”前的一次会议上介绍,“十一五”期间的电改方向,已获国务院批准,其重点内容包括巩固厂网分开成果,发展区域电力市场,实行输配分开等。

  而国家电网公司近几年做的事情是,在启动特高压项目的同时,要求各省电网公司将500千伏输电骨干网络资产上交至国家电网公司,并加强对区域电网公司在人事、财务、工程管理方面的控制,大幅削弱了区域电网公司的职能。

  此外,特高压电网的另一特点是,为确保电网安全和管理顺畅,输电和配电(在供电区内将电力分配、出售给用户)应合为一体,难以分开。因此,“输配分开是打破电网垄断电力市场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但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这种技术手段,将在事实上强化其在电力购销上的双重垄断。”韩晓平说。

  但上周三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的国家电网特高压办公室工作人员,拒绝就此做出解释,只表示“特高压电网项目,与输配分开无关,与电力体制改革无关。”

  面对该项目即将于下月开工建设的事实,陈望祥坚持认为,由于论证不充分,条件不成熟,这个试验工程很可能成为被闲置的“晒太阳工程”,“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个特高压电网规划最终只能是个无法实现的‘神话’。”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电力改革查看更多>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