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江苏吴江市新农村电气化带来新变化

2007-11-27 15:42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农村电气化电气电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感受电气化带来的新变化
      ——江苏吴江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掠影

      本网记者华胜强

      生活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人们往往对此习以为常。当我们蓦然回首,却会发现有些变化正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江苏吴江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便是一例!

     【新闻背景】

      吴江市是隶属于江苏苏州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东接上海,南连杭州,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独特,面积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3094万人。吴江市供电公司是一个直管直供到户的县级供电企业,担负着辖区内九镇一区的供电任务,截至2007年10月,全公司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3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32座,35千伏变电站14座,主变容量480.13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121条计1116.79公里,拥有用电客户41.1万户,最高供电负荷超过150万千瓦,年供、售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
作为首批电气化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单位,吴江市供电公司去年初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国网公司统一部署的"百、千、万"工程,经过积极努力按国网公司的要求完成了电气化镇、村的创建工作,全市人均年用电量达到1.38万千瓦时,全市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超过660千瓦时,供电可靠率达到99.64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648,综合线损率为6.24,农村低压线损率为6.75,均优于国网公司确定的新农村电气化县标准,于2006年12月通过国网公司组织的验收,成为全国首批电气化建设示范县。

      镇长感慨发展有了腾飞翅膀

      11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吴江市西南28公里处,被誉为"中国光电缆之都"的七都镇。在一片绿荫掩映之下的该镇农业科技生态园,记者见到了在这里主持镇里经济发展专题会议的镇长朱卫星。

      "要谈电气化建设给我镇带来的变化,可以说一言难尽。我们七都镇是生产光、电缆和有色金属加工的重镇,民营企业多、加工作坊多,对电力需求非常大。"快人快语的朱镇长听明记者的来意后便打开了话匣子。"我来七都镇工作才两年,刚来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我们这个镇离市区比较远,高耗能加工企业和作坊多用电量大,且发展很快,供电线路出现瓶颈现象,供用电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去年夏季,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协调供用电方面,供电部门因配网供电能力不足限电、分片停电,企业和居民因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和空调启动不了或影响生活用电纷纷告状,电话整天响个不停,我忙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今年夏季就不一样了,我几乎没有接到一个涉及用电的投诉电话。这都是因为自去年开始的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市里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结合我镇农村电网实际,对配变布点、电网建设作了全面规划,新增和改造了50多台变压器和近70公里输电线路,并改造了4000多农户的接户线、进户线,缩小了配变台区供电半径,使全镇电网结构趋于完善、线路结构趋于合理,供用电秩序实现了和谐规范。"

      说到这里,朱镇长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夏季的一天,刚到镇里投资办厂、产值上亿的富圣化纤集团的老总气冲冲地跑到朱镇长的办公室,一见面就大声嚷道:"我上了你们的当了,早知道就不把厂放在你们这里了!"朱镇长问是怎么回事。这位老总说:"当初你们让我来办厂承诺保证电力供应,可这几天总是停电、限电,你要知道我们化纤企业不能突然停电,每停一次电我可要损失50万啊!"朱镇长连忙打电话请供电所长前来。供电所长告之其原因是配网供电能力不足出现瓶颈所致。接着供电所长自信地说,目前正在结合电气化示范镇建设实施配电网改造,很快就会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果不其然,之后不到两个月,配网便改造成功,这位老总后来告诉朱镇长,明年他还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
"通过电气化建设,我们镇的年供电量从3.95亿千瓦时增长到如今的近6亿千瓦时,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企业对供电服务满意,我们政府更满意。这不,刚才我开的那个会就是召集国税、地税和有关部门研究镇里经济发展问题。去年我们镇的税收是1亿元,今年预计要超过1.6亿元,同比增收60-70,可以说我们镇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撑,是电气化建设为我们镇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采访临近结束时,朱镇长向记者感慨道。

      村民笑言再也不用为电犯愁

      走进七都镇群幸村的村民集中居住区,这里的景象让人感觉到似乎走进了一些大城市的"别墅区",独体的住宅形态各异,小区内看不到一根电杆和架空输电线路。 

      该村党委书记崔金根指着一幢幢造型精美的建筑告诉记者,这个小区是去年供电部门按照国网公司电气化建设标准的要求实施改造的,小区的变压器都放在室内,无架空线,全部采用铜芯电缆地下敷设,每家农户的电力容量配置都符合《江苏省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的要求,不低于12千瓦,对于用电需求大的农户可申请增容上专变。

      在崔金根的陪同下,记者来到群幸村三组村民陈有福的家。这是一幢独体二层建筑,底层宽畅的客厅内一台液晶大彩电和柜式空调十分招眼,一旁厨房内电饭煲、微波炉、电冰箱一应俱全。热情的陈有福在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家的"电气设施"后,告诉记者,他家共有三口人,装有5台空调,2台电视机,平时用电300千瓦时左右,像他家这样的用电设施和用电水平在小区内仅属一般。

      说起电气化建设带来的好处,陈有福要说的话特别多:"以前我们这里因为家庭作坊多,超负荷、私拉乱接现象很严重,电压低,线径又细,常常彩电不亮、空调不能启动,买来家用电器形同虚设,夏季还隔三差五限电停电,真是急死人。自打实施农网改造,特别是进行电气化村建设后,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变压器增容了、线路变粗换成电缆入地了、电表增大了,家里的电视亮了,空调能开了,从此再也不为用不上舒心电而犯愁了。"说到这里,记者发现他笑得很灿烂。 

      在从陈有福家出来的路上,记者向一直陪同采访的七都供电所所长卢雪生问道:"你对电气化建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报修少了,投诉基本没有了!"他告诉记者,他作过统计:"去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平均每月的报修量至少有300次,今年夏季不到100次,抢修人员也由原来的20人减少到4人;去年接到用电投诉平均每月达10多起,而今年却基本没有。"是啊,电气化建设使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率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农民满意、供用关系和谐,哪还会有投诉呢?

      在采访结束返回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公路两侧沿路架设的输电线路、一家挨一家整齐的厂房和簇新的民居,记者不禁在想,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高质量的电能,如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电网建设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建设全面奔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电网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将会越来越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村电气化查看更多>电气查看更多>电气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