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来自南通援浙抗冰抢险前线的报道

2008-02-26 15:28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抗冰抢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来自南通援浙抗冰抢险前线的报道
本网通讯员李存根 吴庆华陈 健报道

2月25日,在浙江省武义县新宅镇汘下村半山腰的一座祠堂内,南通供电公司赴浙江抗冰抢险3名电力职工右手握拳举起,每一个人神情严肃,站得笔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纪律……”在抗冰抢险最前线,他们光荣地“火线入党”。

情系工地――洪民
在海拔800多米、500千伏龙瓯线105#铁塔的龚山上,南通供电公司送变电线路二队队长洪民刚拿起矿泉水瓶,又放下来,这已成了他的习惯性动作了,由于口渴,又常忘记喝水,洪民的咳嗽一直不见好。“前两天,他因过度劳累患上尿结石,疼得难忍,只好到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医生叫他住院治疗,可他却从医院跑回战地诊所打了两天点滴,一拔针头又跑回铁塔组装的前线。”旁边一位工友告诉笔者。
2月18日下午,洪民的手机上出现了10多个未接电话,这些电话正是家人打来的问候电话。那时,他正与抢修人员冒着大雪、扛着600多斤的塔材,沿着仅有肩膀宽的泥泞山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山上行进。那天,老洪来回8趟,走了40多公里的山路,将重达18吨的500千伏龙瓯线103#铁塔的塔材全部运上了山。

拼命三郎――黄杰
黄杰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他是南通供电公司送变电一队队长。为了准确勘察500千伏双瓯线99#--101#铁塔之间的放线地形,23号这天他迂回翻越了3座大山,整整走了6个多小时的路。说是走山路,还不如说是在“开道”,因为脚下四处是灌木和被雪压塌的毛竹,既要防着脚下被刺,又要防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弄不好就会滚下山崖。
谈起黄杰的“拼命劲”还得从立500千伏龙瓯线103#铁塔说起。2月22日下午3时,江苏援浙第一塔组装完毕。而在前一天,他却高烧不退,领导劝他回去休息。“可现场总得有人指挥呀!”倔强的他还起大早上山,刚迈出第一步,就感觉步伐特别沉,几次差点摔倒。由于整座塔重达18吨,由1000多根塔材组成,而在安装的过程中非得靠单件吊装,立塔工作必须在次日完成。起初,老黄一直很担心,到晚上6、7点钟,曲臂顺利就位时,他才舒坦了口气。

昼夜不分――张云翔
2月22日上午,在海拔1200米的龚山的另一座峰顶,有一位身穿红夹克、身背摄影器材的摄影者,正聚精会神对500千伏龙瓯线103#铁塔的立塔过程进行拍摄,他就是援浙南通新闻报道组成员张云翔。
有时,为了抓拍一组好镜头,小张几乎要在山上蹲守好几个小时。为了搜集更多反映施工条件艰苦的素材,他深入到无人区……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在2月25日前能制作好一部反映抢修动态的电视记录片。而在制作过程中,小张更是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了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小张要反复琢磨、推敲。由于上级新闻单位需要摄像素材,他连续2天2夜没有合眼,昼夜不息地拷贝着资料。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冰抢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