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能源价格改革渐行渐近

2008-03-20 15:5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能源价格价格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年初,我国又一次出现了煤电油运全面告急的状况。突发的自然灾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其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能源产品价格长期扭曲,是造成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深层次原因。继续推进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在艰难中跋涉
  能源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此国家对能源价格改革极为慎重。目前,我国重要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基本上还是由政府定价。相对来讲,煤炭价格机制的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从提高统配煤矿出厂价格到调放结合,逐步放开煤炭价格,直到2002年国家取消了电煤指导价。如今,政府在每年的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上,只起着协调电煤企业与电力企业协商价格的作用。煤炭的定价机制逐渐走上市场定价的道路。
  电力和石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步伐则相对缓慢。电力领域在实现了厂网分开之后,由于“电荒”一度迫使改革的步伐放缓,差别电价在许多地方并没有得到落实,大用户直购电还在试点,电价改革的核心“两部制电价”依然具有价格双轨的色彩,竞价上网的步伐还比较缓慢。在石油领域,虽然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成品油价格仍然没有放开,造成了诸多矛盾。

  煤电油价格机制改革的不同步,还造成了许多新问题。一方面,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难以彻底解决。另一方面,成品油与原油定价机制的不同也导致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其造成的亏损由炼油厂来承担,同时,还出现了成品油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倒挂的现象。近年来,虽然成品油领域改革的步伐未停,“原油定价法”渐渐浮出水面,投资门槛也在降低,竞争机制逐渐引入,但是其价格机制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诸多因素影响改革进程
  诸多因素制约了我国能源定价机制改革的推进。专家认为,“最主要的在于对市场定价可能带来物价上涨、甚至导致通胀的担忧。”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不断扩大。今年1月份CPI涨幅更是达到了7.1%,PPI同比上涨6.1%。放眼国际市场,去年资源性产品价格也在高位运行,今年国际石油价格冲破每桶100美元。由于我国能源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尤其是国内油价与国外油价保持着不小的倒挂差额,可以想象,在国内经济运行偏快,国际能源价格高企的大背景下,迅速推进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定价功能,难免会造成能源产品价格飞速上涨,从而推动PPI、CPI继续走高,不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也会造成习惯于低价格能源产品消费的广大消费者的不满,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事实上,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已经决定不上调电力、成品油等产品价格,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一举措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这并不表明我国的能源价格改革就此停滞不前。计划和市场价格双轨制造成了煤炭、原油等产品价格继续上涨,而电价、成品油价格的相对不变,加深了煤炭与电力、石油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价格的矛盾,带来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我国的能源价格改革增加了紧迫感。
  近期关于能源法的讨论,对于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推进无疑是一个利好。新能源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对不同类型的能源产品分别规定了改革的目标。新能源法将在法律上确定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方向,推动我国的能源价格改革。

  改革需要进一步推动
  目前的能源价格体制使我国能源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专家指出,“这种人为的低能源价格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能源的低效率使用和需求增长过快。”较低的能源价格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出能源产品的供需状况,还造成具有不可再生性的能源浪费严重,同时还会造成产品短缺,引发“电荒”、“油荒”……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将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能源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不同步造成的新问题也只有通过改革来根除。

  专家指出,虽然短期来看,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可能会给物价上涨带来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都根源于能源产品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大力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从目前的国内国际经济运行状况来看,较为合适的方法在于完善煤电联动机制,从电力价格入手。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平衡“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在当前合理的电价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煤炭联动机制更多的是抑制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只有大力推动电价的改革,理顺电力价格,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要想推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能源价格改革,我国还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重要能源储备制度。因为它不仅有利于能源产品走向市场后国家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还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金融时报》3月17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价格查看更多>价格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