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网抗震救灾医疗队:天使之翅情抚地震灾区

2008-05-30 13:48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抗震救灾抗震救地震灾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李岚峰
     无情的灾难瞬间夺去美丽的家园,湮灭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在经历流离失所、痛失亲人的切肤之痛后,中华民族迅速行动起来,满载赈灾物资的车辆源源不断开向灾区,操着不同口音的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这其中就有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是国家电网抗震救灾医疗队北京分队,由华北电网北京电力医院医护人员组成。

   医疗队挺进北川
  5月14日,北京医疗队的李俊杰与两位同事作为先头部队,先坐冲锋舟,再步行4个小时进入震中映秀镇,在那里,李俊杰度过了两天两夜。从映秀回到都江堰指挥中心大本营时,北京医疗队队员几乎认不出李俊杰几个人来——满身尘土,脸也被晒得通红。由于映秀那几天紫外线特别强,医疗队员都被晒脱了皮。“这样更好,趁这机会把老皮给换下来。”李俊杰打趣道。
  17日,也就是李俊杰从映秀镇回来的第二天中午,他带领的小分队又接到了新任务——赶往北川县城。
  13时,指挥部选派的17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小分队从都江堰大本营出发。这一次带队的还是李俊杰,他从映秀回来还没来得及给家里打个电话。
  由于余震不断,去往北川的山间公路大部分被巨石阻断,沿途还不断有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行车异常艰难。大家坐在车上一声不吭,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经过5个小时车程,小分队赶到北川县城外,这里距离县城中心2千米。大家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顿,步行进入北川县城的中心地带。
  其实,在医疗小分队进入北川前3个小时,因为上游巨大堰塞湖随时有溃坝危险,北川前线指挥部已经发出撤退命令,要求在北川的所有救援人员和民众撤离县城。医疗小分队进入北川县城时,那里的幸存者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几乎撤离完毕。
  在北川县城,空气中弥漫着腐尸的味道,地震中尚未倒塌的房屋随时可能在余震中倒塌。队员们还是决定四处巡查一番,试图发现生还者,但是空荡荡的县城里难觅人踪。

  20时,小分队准备撤退。路上一位志愿者的一句话,让大家停下了脚步。据这位志愿者说,北川大酒店附近有一位老人神志不清,死活不肯走。小分队听后立即掉头,前去寻找那位老人。
  天色愈加黑暗,小分队焦急地寻找着那位老人。“在这里。”带路的志愿者一声惊叫让大家喜出望外。只见老人衣衫褴褛,手边除了一根竹制的拐杖别无他物。大家劝说老  人赶紧离开,老人绝望地看了看大伙,一言不发。
  随行的医生对老人进行了检查,确定老人没有大碍,只是受了惊吓。队员们百般劝说,老人就是不走。“走哪去啊?什么都没有了。”老人自言自语道。情况紧急,经过商量,小分队只得强行将老人送出了县城。

  两进映秀的“勇士”
  5月19日,北京医疗队队员范磊再次进入映秀镇,这一天,距他第一次进入映秀过去了四天。
  四天前,范磊肩负先头部队的重任,与两位同事一起进入映秀镇。他们到达映秀后,建立了国家电网医疗队映秀医疗点,并且第一时间将前线情况传回大本营。第二天,范磊奉命回撤都江堰,“走的时候很不情愿。”范磊说。令他没想到的是,四天后,他再次奉命重返映秀。
  范磊此行的任务是协同当地医疗保证组做好防疫工作,同时参与电力抢修队宿营地的选址工作,为恢复重建做好准备。再次进入映秀,范磊的心情很复杂,很多地震中遭到破坏的房屋,在这几天的余震中相继倒塌,被救出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救援工作一天不停止,医疗队员就一天不能放松。对此,范磊很清楚。
  这一次,范磊还是睡在映秀电厂的大客车里,这辆客车在地震中完好无损,震后成了大家的宿营地。客车挨着昔日繁华的街道,那里面还埋着不少遇难者。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范磊又坚持了四天三夜。这期间,他还创造了一次“第一”的记录。

  20日晚,坚持在映秀镇指导灾后救援的阿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靳发平突然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随即瘫坐在地上。作为骨科大夫,范磊不敢轻易诊断病人的病情。可是当时就他一个医生在场,怎么办?情急之中,范磊拿起海事卫星电话,拨通了远在北京的电力医院副院长陈步星的电话。陈步星是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范磊想他应该能够提供一些救治的帮助。
  经过远程会诊,确定靳发平的心脏出了问题,经过现场紧急救治,靳发平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这次会诊虽然过程十分简单,但是却创造了医疗队赴川救援的一项“第一”——第一次通过卫星电话远程会诊。

   不知疲倦的医疗队长
  在地震灾区的这些天,每天去各个医疗点驻地路上的那段时间,是林方才最“享受”的时候,他可以在颠簸的车里抽空眯上一小会。林方才是国家电网抗震救灾医疗队副队长,同时也是北京电力医院医疗队的队长。
  5月16日记者在都江堰第一次见到林方才的时候,他脖子上挂着个耳机,时不时就有电话打进来,每个电话都可能系着灾区人民的安危。自从进入灾区,林方才的手机从没关过机,近1600个通话记录真实反映了他的工作状态。进入灾区后,家里曾给他打过几次电话,但他基本上不接。所有问候他的短信都被他用“我很好”这三个字回复了。
  在地震灾区,指挥一支30多人的医疗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兼任一支180余人医疗总队的副总指挥更不容易。国家电网抗震救灾医疗队12支小分队的16个医疗点分布在各个重灾区,从5月14日到达都江堰开始,一周之内林方才把这些点走了个遍,有些点他去了不止一次。2000多千米的行程把震区统统串了起来。

  在都江堰翠月湖国家电网抗震救灾医疗队指挥部,每天晚上林方才都要和总指挥以及各个分队的队长开会到深夜,总结当天的工作,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开完总结会走出指挥部,林方才总要通过电话向北京分队的副队长了解当天的情况,这时他一般都是一个人拿着手机避开大家的帐篷,怕影响其他人休息。作为医疗总队的副队长,他必须统筹全局,为各个分队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作为北京分队的队长,他说他必须对带出来的这几十位“弟兄”负责。
  北京分队杨俊海的任务是留守指挥部汇总每天的信息,按理说他是离林方才最近的人,可是这些天来,他与林方才见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林院长每天白天几乎都在外面跑,晚上回来又是接二连三地开会。”

    那些最可爱的人
  从国家电网公司一声令下到各路电力医院医疗队汇聚灾区,电力医疗队伍的行动受到灾区人民的极大肯定。从第一个进入映秀实施救援到冒险两进北川,北京医疗队的勇敢和冲劲,也得到了四川省政府领导的赞扬。
  “感谢你们对四川人民的帮助。”19日下午,北京医疗队在四川农业大学广场偶遇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刘书记对医疗队千里驰援表示衷心感谢。

  从都江堰到映秀镇,从映秀到北川,奔波多日透支了医疗队员们的体力,但是大家依然是满腔热情无所畏惧,神情中的那股冲劲丝毫未减。没任务时摩拳擦掌,有任务时个个都抢着上,冲在前面。
  医疗工作者不畏艰险,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灾区的人民同样善良勇敢。17日,医疗队进入北川时,当地供电局的一位农电工给他们带路。一路上他一次又一次提醒队员们注意路况,送到目的地后,他还叮嘱大家一定注意安全。他走后,队员们从司机那里得知,他是一家5口唯一的幸存者。送医疗队到北川后,他紧接着还要翻越好几道山梁,去一个偏远山村的变电所,那里还有他的几个同事下落不明,他主动要求进去看看。听了司机这番话,队员们都泪眼模糊了。
  19日,医疗队来到都江堰郊区进行防疫和消毒,送药品到灾民身边。当医生把药品分发到一位年迈的村民手上时,他要求将这些药品留给最需要的人;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给医疗队一行人送来了瓶装水,大家都没忍心喝,小男孩就那么一直举着,执意要大家收下,眼中满是真诚……
  在灾区,有两种颜色特别醒目:绿色和白色。绿色代表武警和解放军,他们让人感到踏实;白色代表医生和护士,他们让人倍感安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抗震救查看更多>地震灾区查看更多>